发布时间:2010-11-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薛建妹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
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现实就像一把枷锁
把我捆住无法挣脱
这谜样的生活锋利如刀
............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
飞得更高
每当东南大学的礼堂中响起这首声音浑厚、铿锵有力得可以穿透礼堂屋顶的《我要飞得更高》时,我的心灵在那一刻深刻感受到我们的教育生命会更加灿烂,拥有的教育天空会更加蔚蓝!
整整两天半,每天6点起床,5点半结束,一共15堂课,四场报告,虽然人已疲惫,但是依然斗志昂扬,即使踏上归途,依然沉浸在激动与兴奋之中。名师们的身影一次又一次的在我脑海中定格,名师们的报告一次又一次地让我思索。
同课异构这是最近流行的教研风气,但这同课异构的主角往往是两位不同的教师,而在此次活动中的主角却只是同一人——王崧舟。一个人的同课异构,风格虽异同精彩。
在第一种教学中,王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读好”。课堂上,王老师让学生先体验当观众,而后又体验当大象,读出人与象的亲密无间,“人象共舞”的酣畅淋漓之感。用陶醉其中的朗读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与“象”共舞。
在第二中教学中,王老师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写好”。初读课题,就让学生设想:如让你来写《与象共舞》这篇命题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呢?当学生认为应写“人和象共同舞蹈”之时,又追问“作者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写的都是和大象一起舞蹈吗?真正写到与象共舞的在哪儿?”接着品读人象共舞的语句,体会同样的语言,不同的表达同样透露着人与象亲密无间的感情。进而了解“与某某共舞”这样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最后的题型扩展从一个字的:与龙共舞、与雪共舞······两个字的:与肖邦共舞、与压力共舞······三个字的:与世界杯共舞、与奥运会共舞······到世界上最牛的:与上帝共舞,最后的“上帝”猜想可谓是奇思妙想、异彩纷呈,但王老师最后的“上帝就是顾客”一言在我们的轻松一笑中点明了:其实,不论是与谁共舞,都写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一种渴望,那就是——亲密无间、和谐共处。而“一语双关”的写作方法也随之深入孩子的心中。
课以结束,但王老师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刚刚开始:正如王老师所说,既然一个人都能同课异构,何况小语界有这么多的人,所以小语界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一片课文可以有两位老师上,而且井水不犯河水,就不应用统一的教学要求去衡量教学是否高效。一文可以有多种上法,条条教法可通向罗马。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理解,永远不要复制他人的、自己的,要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小语界应是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景象。
那为何一人可以有两种上法呢?王老师说“孰优孰劣已是次要”,“关键是看其背后的价值,看能教给学生什么”确实,很多时候,我们犹如无头苍蝇,东碰西撞的,什么都想教给学生,什么都想讲一讲,可最后学生是学得晕头转向,无从学起。而像王老师一样一次只要求学生学会一样技能或读或写,读要读得有深度,写要写得有活度。
最后,用王老师的结尾表达我的南京之行的体会:愿我们能与自己共舞,与自己的心灵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