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牛郎织女》中王母娘娘抓走织女这一部分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王母娘娘法力无边,为何还要带那么多天兵天将,为何还要趁牛郎到田里干活时才来抓织女,她怕牛郎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这个问题让我始料莫及。学生在看似无疑处质疑,好好引导,说不定能引起学生对文本更深的理解与感悟。于是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
生:“我想王母娘娘是要显示一下自己的权威,才带那么多天兵天将的。”
生:“可她为什么还要趁牛郎不在家时来呢?”(质疑)
生:“因为老牛在临死前给了牛郎一块牛皮,王母娘娘怕那老年。”
生:“王母娘娘是玉皇大帝的妻子,神通广大,她会怕区区一头牛吗?”
班上陷入寂静。我决定让学生深入文本中去,联系上下文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学生们开始专注地研读,教室里更静了。
生:“我想王母娘娘一定觉得有些理亏,所以她有些怕牛郎。”
师:“她理亏在何处?”
生:“因为她破坏了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师:“她理亏是不敢面对牛郎的一个原因,可她派那么多天兵天将干什么呀?”我问。
生:“牛郎与织女那纯真美好的爱情让王母娘娘有些望而却步。”
生:“我觉得王母娘娘即使法力无边也斗不过人间真情。”
生:“王母娘娘虽然法力无边,其实她早就算出自己根本没办法拆散牛郎织女。明智做不到,底气不足,她当然会害怕牛郎了。”
生:“正是因为王母娘娘无情无义的这种做法,连喜鹊都来帮忙了。”
反思:一堂课结束了。课前,我曾为如何引导学生体会王母娘娘的专制而犯难。现在,由于学生的看似“节外生枝”的问题,为我的课堂带来了无法预料的精彩。看来教师若是真的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相信学生,学生会给你意料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