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1-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煜洁
且 行 且 思
—参加“现代与经典”有感
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 王煜洁
抱着学习的心态和怀着满满的的期待,2010年11月5日至7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一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现代与经典”,走在东南大学的校园里,满眼都是高大的梧桐树,感受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走进历史悠久的东南大学礼堂,观摩了名师的课堂,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让我感受颇深,并收获了许多。
两天半的行程短暂而充实,安排了10节观摩课和6场报告。每位上课名师各有各的特点和风采:朱红娣老师和韩佩玲老师的朴实无华;龚海平老师的“闲庭信步”;刘宝杰老师流利的英语;林丽老师和顾洁老师的青春活力,和扎实的基本功;鲍当洪老师的沉稳大气;主维山老师和田湘军老师的风趣与幽默,机智与魅力,和全身心的投入;还有沈峰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都带给了我强有力的震撼。各位专家的报告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则是站在理论的高度结合教学实际,给小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以下是我通过这次学习的几点思考和感想:
一、 扎实基础,凸显个人魅力
名师们的课堂首先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他们那扎实的基本功,流利的口语、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风趣幽默的话语、精致的教学设计、以及掌控课堂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主维山老师的寥寥几笔,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就跃然于黑板上;林丽老师和顾洁老师优美的歌声,带领着学生徜徉在英语的海洋;田湘军老师极具变化和幽默的语言和极具戏剧性的肢体语言,时时引得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发出会心的笑声和掌声……这就是名师们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人,试问这样极具魅力的课堂,还会觉得枯燥和无趣吗?然而反观自己,毕业后就很少去背单词,很难静下心来读些书。沈峰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再一次认识了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她说:“把阅读当做是呼吸,吸的是书本里的知识,呼的是课堂实践活动。”想要具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就必须不断的“吸”, 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呼”。
二、 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名师们的课堂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的,有时看似漫不经心的交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新知,巧妙地化解了重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正如龚海平老师的课上,一开始就和学生“闲聊”起来,谈了name, age, job, family,学生的兴趣很快地被调动了起来。然而看似随意的聊天却是精心安排的,在聊天中,龚老师巧妙地将本课的重难点—be动词是过去式(was, were)很好地化解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知识。田湘军老师的报告中的一句话让我映象特别深,他说:“我们教师要学会‘勾引’:勾起学生兴趣,引领学生发展。”是的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于欲。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就必须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沉浸在你的课堂中。
三、 突破教材,发散学生思维
名师们的课堂上,做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们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培养、教给他们能力:创新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龚海平老师的课上就对本课的教材做了一定的质疑,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Can you pick them up for me, please?(你能为我捡起它们吗?)”,而龚老师在练习“Say in other ways”时,引导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质疑,“I think it is not so good. You should pick them yourselves.”其次,在最后一个环节“Read, think, and answer”,龚老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Su Hai cannot find her camera and films, why?”这个问题在书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这就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其思维—“Never be too excited.”再者,在韩佩玲老师 “At Christmas” 的最后,谈论到“What is the best present for Christmas?”,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The best of all is the love and kindness you show me.”朱红娣老师在课堂的最后环节(Green Olympics, Green Commuting绿色奥运,绿色出行)也很好渗透了环保教育。
此次的南京之行,让我在小学英语教育这条道路上得到了更多、更深的思考,当然也收获了许多。正如沈峰老师所说:“教师的幸福在哪里?教师应做一个学习者,一个思想者,一个行动者。”我会用这句话来不断勉励自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