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青实验学校 赵静芬
还记得开学初,邓老师初接我们四(2)班时,可能出于对我们班某些学生学习状态的不满意吧,她曾经疑惑地问我:“小赵,这些学生你以前是怎么教的?”我只回答了一句:“牵着蜗牛去散步。”
是的,牵着蜗牛去散步!还记得第一次读那首小诗,便舍不得放下,忍不住反复地读: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我苦恼着,任蜗牛往前爬,自己坐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和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突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上帝叫蜗牛牵着我去散步!
我也有一个任务,也是牵着蜗牛去散步。
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工作对象中不缺乏这样那样的类似于蜗牛的学生。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就充当了那个试图拽着蜗牛快点达到目的地的人。
比如说我们班的胡越、郭荣坤、梁辉、邱阳等几位在学习上困难较大的学生,常常令我苦恼。比如说邱阳同学吧,多少次,帮助他重复地订正已经改了N多次的作业;多少次帮他划出抄写类作业中N多N多的错别字;多少次被他漏这漏那的一句话给吓倒;多少次……课间辅导、课后补差,一连串的“小灶”加“加班”,渐渐地,我的喉咙嘶哑了,慢慢地,我的脾气有点上来了!于是乎,那个精疲力竭的“小蜗”就会可怜兮兮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你瞧,他的眼神多么无辜,甚至盈满了泪水。我心中只有暗暗叹出一口气,告诉自己:你的任务是牵着蜗牛去散步,不是去跑步。拟不能走得太快,否则会把他扯伤。
学期结束了,总结一下,我感受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学困生,耐下性子来去帮助他们,这些班级中的“蜗牛”似乎加快了脚步,我们的教学似乎也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邱阳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真挚的情感流露让我几乎流泪;还有胡越,他居然能找到段落中的中心句了;郭荣坤也能提前做好家作了……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只蜗牛在散步,那么就让我们在这缓慢的进程中潜下心来,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