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丰富练习内涵 打造灵动课堂
发布时间:2010-06-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meiyingy…
丰富练习内涵 打造灵动课堂
————观摩许卫兵《分数的认识》有感
东青实验学校 梅英媛
练习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能力提升、挖掘潜能的重要训练手段。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老师所讲的新知,即使是通过他们互相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会灵活运用新知。因此,要想让学生享受到布鲁斯所说的“高峰学习体会”必须设计安排有层次的练习,以此来丰富练习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再次认识,从而打造出灵动的课堂。许老师的《分数的认识》很好地体现了练习的内涵,借用叶澜老师的话来概括我对许老师这堂课的感受---“课已停,意犹存。”
【课堂回放一】: 模仿性练习
(出示一个圆片,平均分成5份)
师: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
生:涂色部分是圆片的五分之一。
(出示五个圆片,平均分成5份)
师: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生:这个圆片是整体的五分之一。
审视〗:这个练习让孩子摸着石头过河,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课堂回放二】:对比性练习
(出示10个圆片,平均分成5份)
师:涂色部分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生1: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十分之二。
生2:我认为涂色部分是整体的五分之一。
师:谁的回答是正确的呢?
(学生展开讨论)
生3:只有五分之一,因为虚线把它平均分成五份。
师:小小虚线作用大,它把这些圆片平均分成五份,涂色圆片就是它的五分之一。如果我涂色圆片就用十分之二表示,只要怎样做?
(孩子们一片茫然,然后开始小声议论,渐渐无声看屏幕,老师借助媒体在图形中间横着加一条虚线,孩子们豁然开朗。)
师:想一想,当一个图形用分数来表示时,可以怎样看?
生:看虚线把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
……
审视〗:教者借助这个练习答案的多样性展开对比练习,有对比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矛盾冲突,有矛盾冲突才有思维撞击,发挥举一反三的作用,避免学生死搬硬套。
【课堂回放三】:变式练习
(借助练习纸,让学生看分数涂物体)
师:第一个你是怎样表示的?
生1:我把它上下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生2:我和他不一样,我是左右分的。
师:上下分两份可以,左右平均分也可以。那么呢?
生:我把它平均分成三份,涂其中的一份就是。
师:那呢?
……
(出示12个方块)
师:同一个图形,同一个分数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分法,这里有12个方块,谁能用不同的分法表示出不同的分数?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低头思维并练习。
生1:把这些方块平均分成4份,涂其中的一份。
生2:,把这些方块平均分成12份,涂这样的3份。
生3:把这些方块平均分成3份,涂4个是。
生4:一分之一。
生5:十二分之四
生6:三分之二。
……
审视〗:变式练习不仅是求异、创新思维的核心,还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的最好手段。在老师的及时引导和点拨下,学生表示极大地兴趣,充分调动思维,享受布鲁斯的“高峰学习体会”过程。
通过许老师这堂课的学习,我还有如下启示:
1、 课前精心预设。
一般我们比较重视例题的预设,其实新授课后的练习设计也需同样做出精心预设。它不像新授知识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复习题那样有“成就感”,要想让练习出“风采”,就必须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充实,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而不是寄希望于学生对知识的顿悟。
2、 重视对知识要点的“点拨”。
在学生解决问题前应重视对知识要点的“点拨”,决不能出现把精心设计好的题目简单走过场。“点拨”就是习题讲评时,老师用简练精辟的语言指点迷津,让学生从问题的困境中“突围”出来,从而使学生达到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如许老师在孩子无法解决“如果我涂色圆片就用十分之二表示,只要怎样做?”这一问题时,巧妙地利用媒体的演示作用显示一条虚线,把平均分成五份变为平均分成十份,让孩子体悟了虚线的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更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观摩名师教学犹如看蛋糕师做糕点,那是一种艺术,让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仿效、实践,做出有自己风格的蛋糕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