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洗衣机”和“搓板”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0-06-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小芳

 

一次,数学课上的学习内容是解比例,只要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一般的方程,再解答就行了。看似很简单,学生也认为很容易接受,十五分钟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大家开始练习。

在练习中出现了计算错误,如3x=75乘5,学生只会先把75乘5的积先算出来,再用积去除以3,最后求出x的值。在演算过程中,数字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增加了计算的难度,导致错误百出。这时我立马神秘地说:“老师才不这样麻烦呢!”于是我把计算过程扮演,运用约分的方法,如3:75=5:x    3x=75×5    x=   x=125

然后我打趣地说:“有了洗衣机,(意指学了约分的方法),还……”还没有等我说完,一位同学就接口“还用搓衣板。”“对,就像有了空调还用……”又一个同学接口“蒲扇”。一下子,学生们全都会心地笑了起来。在笑声中,他们理解了最优化的算法,在笑声中,学生轻松理解了我的教学意图。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任何教育教学现象的意图越隐藏,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教育无痕,需要大言稀声,大辩若讷,简单含蓄,需要心灵的融合,智慧的碰撞,灵魂的对话。一堂很平常的一节数学课,让我和学生都沉浸在意外的收获与喜悦之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