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对话,一首灵动的诗
发布时间:2010-06-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惠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往,它也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今天有幸聆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番茄太阳》,在这课的教学中,薛老师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对话。让我感受到了对话的无穷的魅力。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读书就要认真读,有想法,要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是一篇感人的课文,我们要与作者对话,我们一边读,我们就好像和作者说话、交流,在与她说话时要了解她说话时的心情,这样我们就会阅读,才能读到人物的内心中去。谁来读第一小节。
生:读第一小节。(读得很轻松)
师:你读得很好,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她的心情灰暗无比。
师:课文还有许多内容没有讲。(教师补充:作者遭遇了车祸,失去了双腿,依靠双拐走路。)了解了这些内容,再来读一读课文。
生:再读第一节。
师:这次你的朗读有了变化,因为你知道了作者出了车祸,老师再告诉你,作者因婚姻问题与父亲大吵了一架,来到这座城市,以写作为生,经受了多次退稿,了解了一个人的身世,知道作者要倾诉什么,你就会读了。
生:读第一小节。(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
师:了解了作者的特殊经历,你才能体会到字里行间那一份特别的感情,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反思】:对话是一种问题情境的创设,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深入到文章中去与文本进行充分交流,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薛老师从课文空白处,补充了作者未告知的内容,填补了学生的空白,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学会了与文本对话。薛老师还能在对话中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学生一开始朗读第一小节,读得很快,读得很轻松,可是经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体会到了灰暗无比的心情。读得就比较到位。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学会了用心去读。语文课堂没有感情,如同没有清水的小溪,没有清香的荷塘,让人没有深刻的印象。薛老师的课堂是在对话中让学生体悟情感,在对话中让师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者内心。对话,是一首动听的歌,一首灵动的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