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读书 读书 再读书
发布时间:2010-06-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潘希文
《理想的风筝》教学片断:
师:《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家苏叔阳回忆了启蒙老师刘老师的那几件事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批注)
生: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给同学们讲自己退残的原因。
生:作者还回忆了退残的刘老师艰难地给同学们上课板书的情景。
生:作者还写了刘老师课余和同学们一起在校园操场上放飞风筝。
师:读完之后,你能用哪一个词表达的对老师的感受。
(学生再次轻声读课文)
生:我觉得刘老师非常热爱生活。
生:我觉得刘老师很乐观。
生:我觉得刘老师很坚强。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非常的真切,请大家带着这些感受再次读课文,然后交流一下,你们从课文哪些地方读出刘老师的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
   (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同桌交流)
生:我从课文第四自然段读出了刘老师的乐观。刘老师退残了从不感到伤心难过,反而是风趣幽默地用女娲造人的故事给同学们讲退残的原因。
生:我从刘老师拄着拐杖跳跃着旋转着给同学们上课板书读出了刘老师的坚强。
生:刘老师失去了左腿,可每到春天,还是和同学们一起,笑着、叫着、蹦跳着放飞风筝,当他把风筝送上蓝天后,他的脸上漾出了甜蜜的笑容,完全沉浸在放飞风筝的快乐之中。
   …………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塑造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
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学出发,以“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在你心目中刘老师是怎样的人?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书、在读书,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读书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悟,在读中展开想象,透过语言文字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刘老师的高尚人格,人中的刘老师是个爱放风筝、性格开朗的人,他不因为自己的残疾灰心丧志,他甚至比正常人更有活力,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热爱与执着的追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