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是一中日积月累的积淀,细节是一种长期潜心的准备,细节是一种精心雕琢的实践。细节可以是预设的,这预设来源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把握,来源与对学生的真情体察。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优秀的教师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雕琢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创造出精彩的课堂。
上次有机会听了《倍的认识》一课,老师对例题1的处理,别出心裁,颇有新意。例题1是这样的: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蓝花
黄花
黄花有( )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倍。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把2朵蓝花看作一份,黄花有3 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认识了倍,初步建立起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不急于下一题的讲解,而是开始了一系列的变式训练。
变式一:
黄花有2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倍。
黄花有4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倍。
黄花有8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倍。
黄花有10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倍。
黄花有20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倍。
……
从而得出:
黄花有()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倍。
变式二:
蓝花
黄花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倍。
对 比:
都是求“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倍”,哪里不同?学生在对比中有了明确的认识,先要确定“把几个看成一份”。
一个看似简单的改动,一次内涵深刻的雕琢,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沟通,知道倍的认识首先要看清把什么看作一份,另一个数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新知识倍的认识纳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帮助学生顺利地建立了倍的概念,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课堂的教学中对学情的充分估计,对细节的精心雕琢,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教师也不再会为学生的概念混淆而疲于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