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老师,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了吗?
发布时间:2010-06-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佚名
东青实验学校   金建瑛
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成为孩子自由展现的乐园,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
那如何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请看以下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
案例一:《秦兵马俑》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大胆地提出来。
1:什么是“所向披靡”?
师:谁来解释解释。
(老师看到一生举手,遂示意该生出来回答。)
2:我不是解答他的问题的,我是提问题的。
师:我问的是谁能解释这个词语,你坐下,哪个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来说一说。
(只见生2垂头丧气地坐了下去,此后再也没有举过手。)
该教学片段中,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无疑充分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而且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符合新课程要求,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我们还是看到了老师的“专权”,尽管生2的确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只顾着自己提问题,但我们老师是否可以顺应一下学生呢?既然生2站起来了,不妨先让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解决以后再回过去解释“所向披靡”的意思,是否更好一些呢?这样既解决了两个学生的问题(只不过是前后次序颠倒了一下),还保护了生2的自尊心,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
案例二:《恐龙》的教学片段
师:雷龙具有什么特点,谁来介绍一下?
生:我想介绍一下剑龙。
师:我问的是雷龙。
……
该片段中,学生其实已经听清楚了老师的问题,只不过想介绍自己喜欢的另一种恐龙而已,可老师硬是把问题重复一遍,一定要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去讲,这无疑还是没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在很多课堂上,本来有学生提出了很有思维碰撞契机的问题,但我们老师往往怕影响课堂进度,怕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没有很好地抓住这种教学生成,对那些问题,或装作没听见,或“课后再讨论”给搪塞过去。表面看,似乎授课老师很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艺术,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改的新理念呼唤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而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需要我们教师不懈地努力,不断地追求教学艺术的新境界。
让我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起去追求课堂教学的更高境界!
 
2010.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