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只要你愿意,一切皆有可能
发布时间:2010-06-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江惠珍
只要你愿意,一切皆有可能
——尝试创编歌词及演唱
七年级音乐学科进入第四单元《锦绣江南》教学时,那山清水秀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婉丽柔美的江南民间音乐,风光旖旎、人文荟萃。江南的莘莘学子们听着、唱着那柔美的旋律与浓郁的情调,怎不令人心醉?在教学中,我做了两个大胆的尝试:
尝试一:
七(4)班的一堂音乐课上让学生尝试着用方言演唱《无锡景》,师生的默契配合足以证明,只要你愿意,一切皆有可能。记得那是某个星期三上午的第四节课,演唱《无锡景》歌曲教学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是师生们的互动探讨,在突破重难点后,对此曲的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能详细地论述,并对无锡城的历史风光特产都有了全新的了解。顺理成章地进入探究:尝试用方言唱会使地方特色更浓郁更亲切。老师提问:“有谁愿意来试一试”?只见有些同学摇头,有些同学低头……沉默之后还是等待。我便鼓励说“大胆些,没关系的”,无语和不愿意使教室鸦雀无声,显得更加的宁静。“那就有老师来示范,”好不好!“好”学生“哗哗”的掌声响起。当两段歌词唱下来,“雷鸣般”的掌声又再次响起。凝视着学生们专注的神情、接连不断的掌声已不言而喻。教师的示范和引领,激活了学生的兴趣,也激活了课堂。余音缭绕之时,我故意挑逗说:“挑战自我,看你行不行!”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们用方言继续第三、四段的试唱,话音未落,学生们纷纷模仿伴随着老师的旋律跟着哼唱起来了,真合我意。且还学的挺像呢。如:歌词中“写意”唱成“Xia Yi   ”;“靠在”唱成“靠勒笃”;“人”唱成“ Seng ”;“太湖”唱成“ Ta Fou       ”都是无锡方言。真是太棒了! “还说不会唱”?只要你愿意去尝试,你肯定能行!
尝试二:
那也是星期三下午七(3)班的第一节音乐课上,尝试创编歌词并演唱。作词虽然对于学生而言有难度,但最终师生的默契配合足以证明。只有不敢想,没有做不成的。还是这句话,只要你愿意,一切皆有可能,未来的词曲作家将会在这里诞生的。
同样是一首江苏无锡民歌《无锡景》歌曲演唱,感受江南民间那细腻秀美的旋律,归结为柔美的音色。再聆听一首历史悠久的江苏扬州民歌《杨柳青》,感受此曲的特点时,学生几乎是无人不知,也无人不晓的。旋律直来直去。故在探究列表比较式,学生完全能从节奏上区分:前者节奏密集,特点鲜明,衬词亲切温柔,富有地方特色。后者节奏均衡,其特点渲染了方言和生活气息。同样的两首江南民歌,风格截然不同。当学生互动探究的正兴姿勃发、热情高涨时,也为老师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埋下了伏笔。
设计情境:            ( 师生热情互动)
试问:(1)哪个朝代的帝皇下江南看什么花? 生:(回答)隋朝的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
(2)你知道扬州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生:(回答)瘦西湖、五亭桥……
(3)那扬州服务行业最有声誉是什么?师:扬州三把刀,历来享有盛誉。
师生:厨师(菜刀)理发师(剃刀)修教工(扦脚刀)
歌曲《唱唱扬州三把刀》是这样唱的:“登啊上了歌台唱呀小调,嗬嗬依嗬嗬,唱唱我们扬州的三把刀呀……”就这样,老师用方言率先唱了起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学生们视乎已找到了规律。杨柳叶子青啊Nia 七搭七Nia ……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不知不觉都唱了起来。随即老师向学生抛砖引玉地说了一句:“《杨柳青》填上新词听起来会倍感亲切。”便出示探究题:请为这首民歌填上新词唱一唱,并相互交流和修改。其实前期的铺垫,早让学生们文思泉涌,一首首得心应手的歌词作品已破壳出土却又崭露头角了。
创编作品成果展示:
作品一:早呀晨这个露啊水润杨柳呀,嗬嗬依嗬嗬,垂柳青青柳色新,人民有了共产党,幸福生活奔小康……
作品二:风呀光这个秀丽啊真迷人呀,嗬嗬依嗬嗬,出了名的瘦西湖,还有那湖畔的五亭桥,叫人眷恋想往返……
作品三:登呀上了歌台唱小调呀,嗬嗬依嗬嗬,游客喜欢下扬州,饱享优质服务新风尚,美名扬声誉好齐称道……
上述三例是浮光掠影的个别学生作品,经几个“小歌迷”的精心诠释和尝试填词演唱,学
生们无不赞叹叫好。还有许许多多的精品习作有待进一步交流。
综上是我教学中的两种尝试,各有千秋。醉人的旋律,萌发了学生创编的灵气。学生
浓厚的兴趣,使课堂更精彩,更成就了音乐的酷爱者。相信自己吧,只要你愿意,未来的
歌唱家、词曲作家都将是指日可待更是触手可及的。总之,一切的一切皆有可能!
  
                                         江 惠 珍
                                         2010、5、3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