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教学片断】:
T: Can I help you?
S1: I’d like a cap.
T: What colour? White or blue? (师呈现实物)
S1: Blue.
T: Can I help you?
S2: I’d like a blue cap.
T: What about the white one?
S2: No, thanks.
T: OK, here you are.
S2: Thank you.
【教学反思】:
“Can I help you?”是本节课新授的一个日常交际用语,上半节课已教并操练,这里主要是引出和操练句型 “What colour?”然而在和第二个学生交流时,学生的一句“I’d like a blue cap.”就把我的“思路”打断了,把我的教学过程也打乱了。这时我就“将计就计”把下节课要教的句型“What about the…one?”提上来教了。
这个课堂小插曲让我明白,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我们必须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发现,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一、敢于跳出 课堂需要预设,但教师又不能限于预设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被困在事先备好的教案中,我们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一个过程。在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有时这种探索正好可以生成新的知识。
二、学会尊重 课堂上,只有尊重学生的想法、观点,他们才会畅所欲言。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思维,他们有自己学习、思考的方式方法。这时,我们应该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些珍贵的发现,而不是一味地去否定;肯定学生有时新奇的想法,而不是随便地去批评。
三、及时调整 “非预设生成是指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我觉得“非生成预设”往往是学生不满足于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而做出的自主探究。我们要善于抓住这机遇,做出及时的调整,有时我们要努力去促成更多的“非生成预设”,让他们绽放出智慧之花,使课堂应生成而变得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