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识字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会走路的树》听课随想
东青实验学校 潘秋萍
前几天,我有幸聆听了低年级三位语文老师执教的《会走路的树》,感想颇多。三位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块面清晰,课堂语言生动,有效地体现了低年级语文的教学特点。特别是三位老师设计的随文识字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镜头一:
出示生词卡片:“有趣” (指名读、齐读)
师:“趣”字有些难记,老师编了一首字谜帮助大家记住这个字:“这个‘趣’字真有趣,兄弟两个齐走路,耳朵哥哥在左边,又字弟弟在右边。” 相信大家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怎么把它在田字格中写漂亮呢?
生1:走之的“捺”要长一些。
生2:“耳”字的最后一横要改写成“提”。
生3“又”的最后一笔不能写成“捺”,应该写成“点”,写的时候不能和“耳”分开,得紧挨着“耳”。
师:你们真是越来越聪明了,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这个字写得非常漂亮。
……
镜头二:
出示生字“陪”(领读,齐读)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陪”左边是一个双耳旁,右边上面是“立”,下面是“口”
师:说得不错。“陪”字还会变魔术呢!如果把左右两个部分交换位置,他就变成了——
生:(齐)“部”。
师:对!请大家举起手和老师来一起变魔术。(小朋友左右手交替,反复认记“陪”和 “部”)
……
镜头三:
出示驯鹿图:
师:你们看,这就是鹿角。谁来读读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师:小鹿的角是鹿角,小牛的角呢?小羊的角呢?
生:小牛的叫是牛角,小羊的角是羊角。
师:(手势比划)这里是老师的——
生:眼角。
师:(继续手势比划)这里是老师的——
生:嘴角。
师:数学课上我们还学过——
生1:三角形。
生2:锐角和钝角。
师:角还可以作为人民币的单位,比如一角、二角、五角。所以,角有三种意思。它是一个象形字,原来它是这样写的……(板书“角”的演变图,加深学生理解)
……
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识字时,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镜头一中,教师运用编字谜的方法,把看似复杂的汉字简单化,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在最短的时间中学会了教学任务中最难的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镜头二中,教师让学生动起了手,在比比划划中让学生比较“陪”和“部”的异同,识字的过程一下子变得轻松活泼,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巩固识字,在快乐学习中消化了知识。镜头三中,教师重视了学生识字和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完成学生的识字积累,使学生明白,识字不只是在语文课上,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以识字。最后用演变图增加汉字的神秘感,进一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仔细推敲,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有令人遗憾之处。比如,生字教学时间仓促。教师在范写完生字后,没有时间让学生练写,学生的书写情况得不到反馈,这势必会影响书写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