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我们一行五人驱车赶往嘉泽中学听课。到达学校后,第一节课还没有下课。我就与另一位化学老师在嘉泽中学的校园内逛了一圈,学校不大,但小巧玲珑,绿化面积较多,地面干干净净。
因化学只安排一节公开课,因此第一节课我就先听了一节初二的物理课。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由于对教材内容不是很熟悉,我主要是注意他的教学流程,该节课主要是借助于实验,实验步骤设计很到位,简直无暇可击,一步套一步,步步紧扣,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先得出结论,然后通过讨论,寻找规律,得出知识点,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但我认为该节课理论知识讲解很详细,但联系实际生活太少,甚至有的实验根本不需要做,学生有生活经验,以至于浪费一部分时间,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太少。
第二节化学公开课,该老师选择的课题难度大,无实验,概念性的、理解性的知识点较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该节课首先从一个市民有关水的调查设计情景,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从熟悉的化学式入手,得出化学式是反应物质的真实组成,接着讨论得出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整节课围绕化合价展开(书写化学式、判断化学式的正误、求元素的化合价),采取边讲解边练习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较多,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较好。而该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知识点的过度自然,各个知识点得出,都是由学生在练习中找到规律,有的知识点甚至设计错误的解法,让学生从比较中理解、掌握概念,加深学生的印象。设计的题目由简单到难,层层递进,各个突破,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但该节课也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即容量太大,有些知识点还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进去,没有讲透讲到位,学生听得雾里云里,尤其是中差生。因此,我们平常的教学也应该避免出现为了赶进度,而炒“夹生饭”,而应一步一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