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我校一位低年级老师上课,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棒极了,大家为他鼓掌——啪、啪、啪”的表扬声;“嗨、嗨、嗨,你真棒!”的夸奖声。回答好的学生一堂课下来,脸上被贴上了好多金星;回答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老师翘起的大拇指;甚至有些回答错误的,教师也似是而非地说差不多吧,生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不敢给学生以否定。课堂上,不管问题难易,老师都用同样的方法说:“讲得真棒!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掌。整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我想,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殊不知,一味赞誉与一味指责具有殊途同归的作用。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坚持正面引导,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学生享受成功的愉快,这本没有错。但是赞誉也应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只要学生发言就说“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一种表扬公式,这样的表扬鼓励究竟能有多大作用?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无论学生对问题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教师的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浮躁。这样的赞赏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长此以往也许就会“迷失了自我”!学生还会在乎表扬吗?更何况评价过频,也缺乏应有的具体性和针对性,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育静态的、功利性的评价观,树立动态的、发展性评价观,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首先,从操作层面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又蕴涵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其次,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及时给予客观的评价指正,而且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地指出来。有位教师在听到学生回答“3加6等于8”时,为了对学生加以鼓励就说“你的答案离正确答案已经很接近了”,我想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是有害无益的。只有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如果离开了“客观评价”,也许“鼓励赞赏”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除此之外,激励性评价方法不仅包括语言激励等,还包括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激励等。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会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教师应增强手势、眼神等体态语的评价。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种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评价不必一味赞誉,需肯定处当肯定,该指正处则指正。我们只有深入学习《课标》,领会其精髓,才能对学生作出有利于其健康发展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