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 边 的 数 学
陶小芳
一、 实际操作:
(1) 小组合作,量一量各组员的身高(工具不限)
小军134厘米
小林142厘米
李平152厘米 。。。。。。
(2) 把各自的身高化成“米”作单位
134厘米=
142厘米=
152厘米=
(3) 估测一下,课桌面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课桌高是多少米?
门的高度是多少米?
教室平顶高多少米?
我的跳远成绩大约是多少米?
二、 探索了解
(1) 自己想办法了解本地区自来水和生活用电的价格,并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同学交流。
汇报:(询问家长、上网查找)每吨自来水2.3元,每千瓦时电价0.52元;
我家一个月用水20吨,共付水费46元;
我家一个月用电150千瓦时,共付电费78元。
(2) 查找资料,了解地球赤道一周的长是( )千米,合( )万千米。
了解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有( )万,少数民族人口共( )万。
再将查到的人口数改写成“亿”作单位。
评析:以上是我组织学生在某堂数学课上的两个实例。事实上,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学生早已接触,也知道了它们的实际长度,但真正要将它们与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否则,怎么会出现身高“152米”的笑话呢?因此,我注意将实际长度与身边的实物一一对应,真正体现数学的生活化。
另外,让学生知道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也很有必要。如上面提到的地球赤道、人口数量,甚至包括我国领土面积、长江全长、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等等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