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罗马”
丁 平
课堂导入, 在形式上是“导”,在目的上是要“入”。曾经听了一位物理老师上的“压强”一课。老师先让学生看了一幅新疆达瓦孜传人走钢丝的图片,然后用一只装满了沙子的水槽,用一张小木桌,放在槽中的沙子上,慢慢在上面放重物(法码),小木桌脚也随之深深插入沙中,由此引出学生进行思考。“小木桌的脚为什么会插入沙中?”
这就是“实验演示法”导入。在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实验演示法”是常用的导入方法,从生活中的现象或者自然的现象到分析原因、找出内在关联、弄清楚它的原理,再运用其原理,为生活服务。这就是理科学科教材的特点。为了使学生认识这些现象,用实验演示法进行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通过从身边的现象开始联想,在大脑里产生兴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历史教学不同于理科,但有一点和理科相同,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本堂课的核心内容,再从核心辐射到各个知识点。老师在课前的备课中,通过一系列的内容整合,把这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用一根“主线”串联起来,形成教学目标。为了达成这些目标,采取怎样的方法向目标导入,在课前的预设很重要。
无论是理科还是象历史这样的文科,终决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课堂导入方法有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老师可以根据自己授课的内容、课型、对象、场合以及客观条件,随机应变地设计出生动、新颖、简洁的导入方法。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