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课文第3小节,去看看作者描绘出了广玉兰花的哪几种形态?你最喜欢哪一种形态?为什么?
(生自由阅读感悟)
师:好,同学们,谁来交流一下你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1:本小节中写了广玉兰花开的四种形态,分别是“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盛开着的和已经凋谢了的。我最喜欢盛开着的广玉兰,因为盛开着的广玉兰像婴儿的笑脸,而婴儿的脸我们都看到过,很嫩,很白,很香。我就想广玉兰花瓣就像婴儿笑脸一样迷人,惹人喜爱,所以我喜欢盛开着的广玉兰。(老师根据学生发言,同时板书花开的形态)
师:说得真好。请问有哪些同学像他一样喜欢盛开着的广玉兰花?请举手。
(差不多有十几个同学举起了手)
师:好,那么,就请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广玉兰的美和你们的喜爱之情。
(生读:“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师:其他同学呢,请你来接着谈阅读感受。
生2:我喜欢含羞待放的广玉兰,因为那时它还是花苞,看插图上它是很好看的白里透着绿,一幅想开又不敢开的样子,好像小姑娘很害羞。
师:很丰富的想象力!有哪些同学与他一样也喜欢含羞待放的?
(大约四、五个同学举起了手)
师:好,那么,也请你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生读:“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
师:真是惹人喜爱的花骨朵,令人浮想联翩。还有没发言的同学,你们来说说看。
生3:我很喜欢刚刚绽放的广玉兰,因为此刻有小蜜蜂的急切来访,更增添了一份情趣。连蜜蜂也如此喜欢刚刚绽放的,因此,我也很喜欢。
(大约有十来个同学也表示喜欢这一句)
师:真是一番独特的感受!那么就请你们喜欢这句的同学一起来读出那份情趣吧!
(生读:“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
师:好,我想那剩下的几个同学就是喜欢已经凋谢了的广玉兰啰。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4:此时,虽然花瓣已经凋谢,可是在花蕊长成的园茎的上面都缀满了种子,让我觉得广玉兰生命力旺盛,我似乎看到了明年的广玉兰将更茂盛,花将开得更美更多。所以,我比较喜欢这一句。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也和你一样,也特别喜欢这一句,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不禁为广玉兰顽强旺盛的生命力而赞叹。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这几句话吧。
(我和学生一起读:“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园茎。园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
师:我建议让我们来分别读出各种形态的广玉兰,让那几种美丽引人的花开形态浮现在我们眼前吧。
(四批学生接读四种广玉兰花开形态的句子描写。)
师: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感受到了四种广玉兰花形态不一样的美。同时也真让人感觉到“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同学们,你理解“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吗?
生5:一颗广玉兰树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广玉兰花就像是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四种形态的花就像是不同年纪的家庭成员。那么就可以说这个家四世同堂,也许还有其他形态,作者没有一一描写出来,那么就可理解为数世同堂,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就给人以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不停止、无止境的感觉。
师:你真是一个很会读书,善于表达的小姑娘。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学们,看这一句话,在本小节末尾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
生6:总结作用。
师:好,纵观整小节的构段方式,有一个什么特点?
生7:总分总的写法。
师:不错,接下来,我建议,有老师来读总起总结句,中间的四种形态的具体描
写由你们按自己的喜好来朗读,让我们一起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现出大家族的精彩吧!
(我与学生合作朗读这小节)
师:我还想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广玉兰大家族的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景象呢?
(指名每类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听着下面同学的朗读,做出相应的动作造型,来表现广玉兰的美,当然可以适当发挥。)
(同学们的兴趣很浓,兴致很高,一连进行了三轮表演)
师:好,同学们,此刻,你想把这段优美的文字背诵下来吗?给你两分钟时间准备。待会儿看看谁能背下来。
(检查一下背诵情况)
师:欣赏着如此美妙绝伦的广玉兰花,我们不禁想到,其实,如果去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花,也许你会发现以前并未发现过的美。课后,请你去观察一种你喜欢的花,仿照这一节总分总的写法,描绘出花儿的美丽。
……
教学感悟:
这是课文《广玉兰》中第三小节的课堂实录。教学中,教者先让学生自主去感受广玉兰的美,再在交流活动中引起与他人的共鸣,获得来自他人别样的感悟。其中无论是穿插的一次又一次的朗读,还是即兴肢体语言的表演,既是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又是内化文本语言的实在训练。接下来的背诵更是水到渠成。最后的小练笔安排也显得自然顺畅而有效。总之,在这一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理解了文本内涵,激荡了自身情感,内化了语言文字,提高了审美能力,习作能力也将得到适当提高。我想,这就叫高效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