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探究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0-05-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许丽金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现在许多数学课上,表面上很热闹,学生参与度很高,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仔细一听,发现大多是“Yes”或“No”式的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大多算不上有效问题。那么,该怎样创设数学有效问题呢?下面根据我在自己课堂中的实践,归纳为下面几点方法:

一、注重问题的思维含量。

设计问题要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像能力等几方面入手,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清晰的层次性。学生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教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提供出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智能水平,但又必须“跳一跳”才有可能够到的问题。使学生有调动自己“技能”储备的愿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锻炼自己“意志”的体验。

二、问题要有恰当的思维空间。

大家都知道,问题越大,解决问题就会越复杂,学生的思考空间就会越大;问题越小,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越简单,当然学生的思考余地就比较小,课堂生成就少。我们提倡提“大”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是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的,我们又要善于设计恰当的问题空间(要有一定的指向),是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问题“大”和“小”的关系,处理好问题“多”和“少”的关系,才能使数学课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形成,促进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有利于健康情感的培养。

三、问题要有数学味。

数学课堂问题要围绕数学课的教育目标,应该为数学学科的教学服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漫无边际。在预设数学问题时,往往与我们创设的数学问题情景有关,数学情景的创设就应该服从于问题设计。我们必须处理好问题情景和问题的关系。

四、要正确处理预设问题与问题生成的关系。

应该说,有许多提问是可以预设的,这些问题往往是文中所说的“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到位。课堂进程往往围绕这些问题来展开。但也有许多问题是在课堂里动态生成的,特别是探究型的课堂。但是强调了问题的生成性,并不等于教师不要预设,而是强调更多的预设,在备课时应该预设学生学习活动过程,预计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预设的不留痕迹,如何在教师高超的预设下,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主动创造很多。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生成问题的过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