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到底出现什么问题了
石思
作为新学年的开始,我大胆地向学生问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希望老师怎样给你们上音乐课?上什么内容?然后让大家分组讨论。可是得出的结论却令自己感到有些意外,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热衷于流行歌曲、偶像歌星。所以给老师的回答也尽是希望老师给我们教流行歌曲、给我们听流行歌曲,如此等等。也有个别同学回答说:半节课上课本内容,半节课听唱流行歌曲。我进而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音乐课吗?得到的答案是同学们大部分喜欢音乐课而不喜欢音乐课本上的歌曲。这让我很是吃惊,也在努力地寻找其中的原因”
一、教师自身的因素,影响了教学效果。
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音乐本身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的知识面要宽,要讲究语言艺术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注重课堂纪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将会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学生若带着一种紧张、压抑的心情去上课,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又怎么会兴奋起来呢?又怎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呢?所以,想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不能让课堂或课堂以外的一些因素所影响。另外还需要不断加强课堂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努力让自己与学生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喜欢音乐课,音乐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同学生的需求之间有隔阂
我在调查时很多学生这样回答:老师教的那些歌太难听、太难学了;我们喜欢唱一些好听的歌曲,书上的那些曲子我们不喜欢;我们喜欢流行歌曲等等。总归一句话,我们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有隔阂。我们按照目前的方式和教学内容去给学生上课,其实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学生更好更系统地掌握一些技能。但是却没有和我们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达到很好的衔接。
当把音乐课上成了纯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如果过于偏重技能,那么我们音乐课就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一段时间里或表面上对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因此削弱了绝大部分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对音乐课的讨厌.这种局面一旦形成,那么我们再费苦心、再挖空心思去给学生教什么我们自认为有用的知识,还会对学生产生什么作用呢?另外,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筛选或者将内容简易化,让学生易于接受.
要想让学生更加喜爱音乐课,就得适时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在音乐的海洋里,从而促进其更加健康、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