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发布时间:2010-05-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dqjjy

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东青实验学校   金建瑛

一次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八岁男童获得国际钢琴比赛少儿组一等奖,记者问其母亲是怎么教孩子练琴的,母亲回答:我们在孩子弹欢快的乐曲之前,给他讲高兴的故事;在弹哀伤的乐曲之前,我们给他讲伤心的故事……一位多么懂得教育的母亲啊!用教育中的行话来说,这就是为孩子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的身心进入到这种预设的情境之后,他所演奏出来的曲子也就蕴含着他满腔的情感了,所以这个男童能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正需要多创设一些这样的情境吗?

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发现,老师很吃力地指导着学生: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那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导了半天,费了好大的劲,学生还是启而不发,没有读出老师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学生没有深入理解课文,没能进入到课文中的情境去,所以老师再怎么指导,学生还是读不出情感。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我觉得教师做得非常不错。教师上的是《二泉映月》,她用flash制作了一个动画,展示了月光下美丽的惠山景色,同时将自然界中的风声、泉声、雨声、盲人走路敲木棒的声音及师傅的叮咛声等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来感受阿炳此刻的心情。然后在二胡曲的伴奏下,让学生练习朗读。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情境,体会了阿炳那难以名状的情感,读得有声有色。

前几天听了我校汪海英老师上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一课,我深受感染。老师非常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司马迁受腐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以及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我特别欣赏她引导学生诵读文中司马迁说的“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句话,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司马迁当时的决心,她连续追问了四次:

师:司马迁为了家族,为了那份曾经的承诺,他要完成这部史书。同学们,这就是司马迁的内心独白,这就是司马迁的内心世界。所以他默默地鼓励自己,读——

生:“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师: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吧,当司马迁含冤莫白,百口莫辩的时候,他只能默默地对自己说——

生:“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师:周围都是凶恶的狱卒,此时的司马迁只有自己在心里对自己说——

生:“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师:当他孤身一人,独对苍天时,他又在心里发出怎样的呐喊?

生:“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当听着学生一次比一次高昂的朗读,我感到这声音已不再是学生的朗读,而是发自司马迁内心的真情告白……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我们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达到在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