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东青实验学校 金建瑛
一次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八岁男童获得国际钢琴比赛少儿组一等奖,记者问其母亲是怎么教孩子练琴的,母亲回答:我们在孩子弹欢快的乐曲之前,给他讲高兴的故事;在弹哀伤的乐曲之前,我们给他讲伤心的故事……一位多么懂得教育的母亲啊!用教育中的行话来说,这就是为孩子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的身心进入到这种预设的情境之后,他所演奏出来的曲子也就蕴含着他满腔的情感了,所以这个男童能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正需要多创设一些这样的情境吗?
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发现,老师很吃力地指导着学生: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那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导了半天,费了好大的劲,学生还是启而不发,没有读出老师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学生没有深入理解课文,没能进入到课文中的情境去,所以老师再怎么指导,学生还是读不出情感。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我觉得教师做得非常不错。教师上的是《二泉映月》,她用flash制作了一个动画,展示了月光下美丽的惠山景色,同时将自然界中的风声、泉声、雨声、盲人走路敲木棒的声音及师傅的叮咛声等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来感受阿炳此刻的心情。然后在二胡曲的伴奏下,让学生练习朗读。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情境,体会了阿炳那难以名状的情感,读得有声有色。
前几天听了我校
师:司马迁为了家族,为了那份曾经的承诺,他要完成这部史书。同学们,这就是司马迁的内心独白,这就是司马迁的内心世界。所以他默默地鼓励自己,读——
生:“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师: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吧,当司马迁含冤莫白,百口莫辩的时候,他只能默默地对自己说——
生:“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师:周围都是凶恶的狱卒,此时的司马迁只有自己在心里对自己说——
生:“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师:当他孤身一人,独对苍天时,他又在心里发出怎样的呐喊?
生:“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当听着学生一次比一次高昂的朗读,我感到这声音已不再是学生的朗读,而是发自司马迁内心的真情告白……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我们教师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达到在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