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感悟,加深内心体验
东青实验学校 蔡凤娟
近日听了一节公开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文章着重讲述了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时13年,终于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表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事隔两千多年,如何让学生走近这位伟人,更深地体验司马迁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领悟这位伟人的崇高精神呢?以下是教者的教学片断,我觉得做得比较到位。
师:司马迁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3节。
(生读,师出示):“他尽力克制自己 ,把一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推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司马迁内心感到十分耻辱、十分痛苦,但他努力地克制自己,不让痛苦与耻辱分散自己写作的注意力,还是坚持写《史记》。
生2:我读懂了司马迁在痛苦、耻辱面前,没有倒下,没有消沉,而是努力地写《史记》,他有着无比坚强的毅力。
生3:我觉得司马迁太伟大了,再大的痛苦与耻辱打不垮他,在他心中没有比《史记》更重要的,他有着钢铁般顽强的意志。
生4:司马迁推开竹简,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从这“工整的隶字”中,可见司马迁是多么认真的态度,写《史记》时多么的专注,在受到致命打击之后,仍能做到这样,令我感到十分敬佩。
师:同学们解读文字的能力越来越强了,挖掘文字的内涵也越来越深了。是啊,“摊开竹简写下工整的隶字”看起来是多么简单的动作,但这两个简单的动作背后,隐藏着多少复杂而深遂的情感啊!这两个简单的动作里又包含着多少坚毅而执着的追求啊!让我们再来读这段文字,读出文字里的内涵。
(生齐读这段话)
师:但是,这两个简单的动作又怎么能表现出司马迁写《史记》过程中经历的所有艰难困苦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展开丰富的想象,去看一看司马迁到底是如何写《史记》的。
[PPT出示]:“也许,那是炎热的夏日,斗大的蚕室,闷热难耐,司马迁……也许那是寒冷的冬季,滴水成冰,司马迁……也许……”
师:(播放音乐)同学们,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生在略带悲壮的音乐声中练笔)
[反思]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张若田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以上教学中,教者注重学生的读,读中感悟,凭借品词析句让学生入乎其内,通过朗读体验使学生融入其中,借助交流表达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亲近了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