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这样做对不对
发布时间:2010-05-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岳峰

课堂观察:老师认认真真地上课,学生一开始注意力还比较集中。十几钟后,有的学生开始开小差:有的手里拿一块橡皮剥来剥去,有的手里拿一只笔转来转去,有的低头看其他书,有的低头在做纸工,有的注意力关注其他方面,有的似听非听等等。老师对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被表扬的学生精神振奋,专心致志地听讲。但是,对于个别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老师再次提醒其他学生要注意专心听讲,但是没过几分钟还有学生“重操旧业”。此时,老师换一种方式说道:如果哪位学生被点名后不知道老师讲到哪儿?或者其他同学在朗读时接不上了时,给予“奖励”把该篇课文抄写一遍。效果真的不错,开小差的学生马上抬起头听老师讲课。同样,在年级组教研课上,如果老师在课前没有“激励机制”,学生在课堂表现:对于某道题目会的学生,胆子大的就会举手发言;对于某道题目会的学生,但是胆子小的不一定会举手;对于难题目,举手的寥寥无几,即使老师再三启发效果也不佳。相反,如果老师在课前实施“激励机制”(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今天家庭作业不要做。)学生在课堂表现:不管题目是难是容易,总有人举手。学生不管对这道题目是否有把握都愿意尝试一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如果激励机制大,那么效果会更大,成正比。

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出学生也很讲究“实际”,能给予自己“实惠”的,要影响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就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想到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激发学生最近发展区域”。是啊,我们在备课时,在课堂教学时,在组织其他活动时是否可以考虑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最近发展区域,使活动圆满成功。但是,如果一味的给予他们功利性的好处,也许将来对他们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