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上一个新单元之前,我总会先整体地看一下本单元的每一部分的内容(牛津英语3B每个单元都是由A、B、C、D、E五个部分组成),然后在课时分配与内容上总要“精打细算”一番。
在上Unit 3 Family members时,B部分的词汇是有关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单词之间关联性比较大,整体教学比较好,因此我就把词汇教学作为第一课时,为避免词汇教学的枯燥,我就拓展了一个句型:“A is B’s…(A是B的谁)”。然后是A部分重点句型的教学,其中我把重中之重的两个句型:Is this/that your…? 和Who’s he/she?分成两个课时进行各个突破,这样第一课时教的单词也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和操练。
然而在上Unit 7 Where?时,如果按照Unit 3的教学安排,先上B部分,再上A部分,就会发现两节课的比例“失调”:第一节课的新知太多,而且这一单元的词汇的发音较难;第二节课则相反,因为Where’s的句型在上学期就有所涉及。因此我将教材进行了“分割”,甚至有些“面目全非”了:第一课时:B部分的四个单词(a bedroom, a bathroom, a dining-room, a sitting-room),把它们放一起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点,学生也较容易记住,并结合句型Where’s the…? It’s in/ on…在与学生交流时,很自然的引出日常交际用语:Sorry, I don’t know.第二课时:教授剩下的两个单词(a study, a kitchen),这两个单词相比较而言较难记忆,而且读音也较难掌握。并且由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引出句型Where’s he/she? He’s/ She’s in the…及日常交际用语I can’t find…
这样一来,通过对教材的重新整合,对重难点的分解,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使更多的学生达到我们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善于打破常规,革新教法,为学生开辟一条学习的“捷径”。要精心安排每一节课,精打细算,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求得最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