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部分的有效教学探究一
语篇是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好材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步入高年级,《牛津小学英语》课本的语篇就变得较长,容量较大,语篇中涉及一定量的生词、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识,我们经常觉得语篇教学难以把握,认为A部分的语篇内容长,难度大,一般都是先从B、C、D的单词句型着手,先扫清单词和句型的障碍,才开始A部分的课文。这样的教学顺序使学生在初学A部分时感觉比较轻松,不会有太多的单词、句型障碍。但这样的教学顺序也使学生对A部分的语篇不重视,口语能力只停留在固定句型的机械回答,而不是整个语篇。所以在面对一篇新的语言材料时,只要遇上新单词或不熟悉的句型就会卡住,不能很好地理解整个语篇,不会联系上下文或根据语境来进行理解,信息集中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较差。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和我们平时教学的方式是优一定关系的。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语篇教学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如何提高A部分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在教学前必须做好预习工作,在阅读前(Pre-reading)我们必须尽量扩充背景知识,了解更多与语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文本。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语篇涉及学生熟悉的主题,他们就能顺利进行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语篇主题,就会出现更多障碍。可见,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阅读前对学生扩充相应的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语篇。语篇相对较长,涉及的词组、句型、文化信息较丰富,如果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切入,很多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难以适应,会增加学习难度,降低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加强预习指导,布置学生自主进行语篇分析,使学生有所了解、有所准备地进行语篇学习。预习时弄清楚语篇中讲的谁?什么关系?什么话题?在哪里?什么场合?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例如,我在学习5BUNIT3时 ,通过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知道这一单元谈论的是兴趣爱好,这是学生喜欢的主题,学生为了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学生课前做了很好的复习,甚至有学生复习搜集了很多动词词组,语篇教学时,他们灵活地把这些词替换到新句型中运用,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并真正让文本又走向了生活。当然,为了加强预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明确预习任务,让学生有章可循,有事可做,而不是简单的听录音,读文章。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往往是成功的一半,预习工作做好了,听课时就能有的放矢,重点学习操练的句型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掌握。如何安排好课前预习,是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