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发布时间:2010-03-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peer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武进东青实验学校 邓涵健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开启智慧。只要问得合适、科学,有事半功倍之效.

现状与误区

我教授《小学牛津英语》为例,每一单元重点问答句型导出清晰,创设情景让学生针对性地操练,学生操练很热烈。但在以后的实际运用中,要使用该句型的时候,学生却很茫然。好像从没学过。反思了好几年,终于找到症结所在。还是自己提问缺乏科学性,实用性不强;提问方式单一,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面对现状,我开始改变提问的策略。注意科学有效提问的多层面探究。

二、课堂实录与自我解析

Step One:问句真正该如何问。

  以我教授《小学牛津英语》4B  Unit3 <<What’s your job?>> 为例,句型What’s his/her job?What are their jobs?新授完后,在以后复习操练这些句型的时候。我不是单一地开门见山提问。而是为这个句型设计一个条件背景。简单地说就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很自然地使用这个句型。以What’s his job?为例。我说:Is he a doctor?No,he isn’t.接下来What do you want to say? Can you tell me?You can speak in English.班里鸦雀无声。过了一会,才有一个学生用中文问我,那他的工作是什么?抓住这一锲机,我让学生想想那他的工作是什么?该如何用英语来表达?学生很快说出What’s his job?这下让学生明白What’s his job?真正该如何使用。接下来What’s her job?What are their jobs?也是如此教的。在Unit 4 <<Buying fruit>>中,在教学Are they ----?的句型。也是运用如此的方法。在水果卡片快闪之后,我问:What are these? 学生也是很艰难地探索之后说出Are they ----?的句型。之后运用起来就很顺利。

自我解析:学习句型不是单一简单地操练。要立足于现实,从科学的角度帮学生揭示句型真正该如何使用。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语言交际的快乐和魅力。

Step Two: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学习问。

相近的知识点容易混淆。如在教Who’s that man? He’s Mr Brown. He’s a doctor.What’s his job? He’s a doctor.2个不同类型的句型后,在这有关Who’s What’s学生就很容易混淆。因为它们有部分相同的答句。这时我创设最能区分2者的新句型来问。我问学生         Mr BrownHe’s a doctor. 这就需要学生来进行观察,比较,最后确定用Who’s来问,而不能用What’s

自我解析:利用观察比较来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科学研究也来自于细致地观察。当学生学会细致观察比较,知识点更利于掌握和不混淆。许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Step Three:激发学生问的本能。自我需要探问。

以《小学牛津英语》4B Unit4 <<Buying fruit>> 为例, 在教Are they-----?的句型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出示教。我把水果卡片快闪后,我问:What are chose?学生由肯定地判断到失误到选择猜测的过程,有中文的表达到引出Are they-----?这就是学生就是学生心中最真实的问。

自我解析:很多时候,创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为学生最真实自然的自我需要探问来服务的。接近自然,接近真实,也就越接近科学。

三、教学反思

科学有效提问是促进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有效提问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高效发挥,少走弯路避免盲目探究,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益于情感态度和科学探究等目标的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假如注意科学有效提问的多层面探究,把握问题的本质。一切问题和弊端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