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享受意外的惊喜
发布时间:2010-03-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欢畅点点

享受意外的惊喜

学生是课堂的载体,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个体。学生的心理活动、思维方式和认知程度并不在教师的掌控之内。教师一个脑袋,学生几十个脑袋,都在想问题,课堂情境变幻莫测,教学中难免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运用智慧来化解课堂中的意外,让课堂更为炫亮。

上周教学的《认识厘米》,导入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量桌子的长”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入新知的学习。课桌的边有多少长呢?请你想办法量一量。这样的开放式设计,引发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进行测量,有的用手量,有的用尺量。有的用书量……在交流中,我对学生的方法都进行了肯定,接着提问: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交流中,桌子的边长7拃,3本书,4支铅笔等。)学生回答,因为量的东西不一样。我又接着问,同样用手量,为什么有的是8拃,有的是7拃?学生又回答:那是因为每个人的手有大有小,不一样呀!从而引出,要想准确量出物体的长度,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工具,是什么?大家齐声答,是尺子。看来,可以进入正题了。

就在我欣慰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个小小的声音:“尺子也不行,尺子也不一样。”完了,这怎么解释?我犹豫了,是不理会这微弱的声音,继续按我的设计教学,还是?转念一想,是啊,长度单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尺子的确各不相同,颜色图案不同、长短宽窄不同、连形状也不同,怎么称得上是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呢?

我马上提问:同桌合作,请仔细观察你们的尺子,抛开上面漂亮的花纹不管,你能找到尺子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同桌两人商量了起来。没过一会儿,就有很多学生举手了:“我们的尺子上都有数字,0123……一直到20。”“我们的尺子上还有一条条小的竖线,大的竖线对着一个数字。”“尺子上数字两格两格之间是一样长的。”我紧接着问:“你们怎么知道的?”“我们用两把尺子比出来的。”“同学们,他们的发现是不是正确呢,请你们同桌也来验证一下。”哗啦一下,教室里都忙开了……

今天的学习,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质疑、观察、发现、验证,明白了为什么尺子有长有短各不相同,但可以作为量长度的工具,认识了尺子这个朋友,更进一步了解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整堂课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这也是意外带来的惊喜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