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奶奶的白发》教后感
发布时间:2010-03-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pyp

《奶奶的白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关于奶奶白发的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在教学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时,我和平时一样,在初读课文后,问问学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因为前面几篇课文已经进行过类似的训练,感觉效果还不错,又认为这篇课文不是很难,估计没有难度。没想到却出现了冷场。望着不知所措的学生,我又追问课文讲了谁。总以为这次应该小手如林,但孩子们还是迟迟疑疑的。我点名回答,说是“爸爸和奶奶”。当时心里很生气,怎么会连人物都找不准!“爸爸”只是对话中涉及的人,学生怎么会认为课文在写爸爸呢?课堂气氛变得紧张了。好在,再找准了写了“我”和“奶奶”以后,干什么就容易了些。学生回答是“我”和“奶奶”在聊天。“聊”什么呢?聊 “奶奶的白发”这件事。从而回到了课题上。

为什么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这么难掌握?难道是我的要求太高了?课后,我重新研究了本册语文的教学目标。其中,阅读部分的要求是:能像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那我也没有拔高要求呀。细细分析了前面的几篇课文,终于发现了问题。《蘑菇该奖给谁》讲的是小白兔和小黑兔的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讲的是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讲的是毛主席和乡亲们的故事,《他得的红圈圈多》讲的是邓小平爷爷的故事。《奶奶的白发》讲的是“我”和奶奶的故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以第一人称“我”叙述的文章,学生不会是很正常的。

反思本次教学,让我认识到,都说备课要备教材,要备教法,还要备学生。这节课出现的问题就是我在备课时没有“备学生”,没有认识到课文与课文之间细微的区别,用老方法展开了教学。今后,一定要吸取教训,认真备课,用最恰当的方法去上好每一节课,真真切切地构建出高效的课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