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想象与创造
发布时间:2010-03-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丽丹

想象与创造

徐丽丹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在众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视野中,想象作为创造力的本质属性,可把它视为创造力的源泉之一,同时也是创造原始本质的再现。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教育的音乐作品,常能有效地唤起学生深刻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

例如在教学歌曲《云》的练声环节设计中,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闭上眼睛,想象自已变成云,身体越来越轻,往天上飘去……”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进入身临其境的云海之中。接着,让学生选用象声词“呜”“啦”“哒”来表现不同情景下的云,一位学生用轻柔的“呜”声来唱月光下的云,另一位学生说,阳光下的云很亮丽,云的周围金边环绕,用明亮、流畅的“啦”唱比较好;还有许多学生赞成表现乌云的小雨点应该用短促、有弹力的“哒”声来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尝试了小小的创意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无比快乐的心情。再例如学习《卖报歌》时,可以把音乐家聂耳当年在上海认识了一个叫“小毛头”的报童,了解到他的生活十分艰难后,写下的这首歌的一段经历讲给学生听。通过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报童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想象一下报童忍着饥饿和内心痛苦,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在学生心田里埋下对报童无比同情之感,为接下来学唱时展开“音乐想象”做好准备。这样的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艺术情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