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第一锤
胡志英
导入片段一:
师:同学们,有两则材料,“材料一:在你眼前出现了三个人:一是我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二是我老爸,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上网;还有一个人,满头大汗,头发粘在脸上,正拖着地——老妈。”材料二:“在你眼前出现了三个人:一是我,翘着二郎腿,一边看书,一边跟着音乐的旋律点冲浪;二是老爸,正悠闲地喝着咖啡,在上网冲浪;还有一个人,满头是汗,头发粘在脸上,长袖被卷成短袖,正弓着腰挥汗如雨拖着地——老妈。”同学们,请大家画出两则材料中的不同点,并说说你更喜欢那一则材料。
朱老师的话音未落,学生就忙着圈点勾画起来,在一番交流后,老师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动作描写的定义。
导入片段二:
走进听课教师,“咦,这个擦黑板的学生也太粗心了,怎么今天老师上公开课也不记得把黑板擦干净,黑板顶上还并排留着三道数学题,伍老师怎么也这么不马虎,都没发现这出细节。……”我正想着,上课铃响了,只见伍老师微笑着邀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分别擦掉黑板上的数学题,同时布置任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位同学的动作,有理有据地说出三个人人分别的性格特征。”此时我才恍然大悟,这新颖的导入立刻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
再看这三位同学:一号同学,一女生,慢悠悠走上讲台,又慢悠悠拿起粉擦,踮起脚尖花三分的力气用粉擦的上面十分之一面积完成了擦黑板任务,不过留下了一块白色的粉面。二号同学,是一瘦小男孩,我还没看清他时,他已经冲到黑板前,一个跳跃完成了他的任务,又猛虎下山似的冲回了座位,他的滑稽引来了一片笑声。轮到三号一男生,迈着自信的步伐,从容地拿起板擦,分两次有力地擦干净了黑板。又引来了一片啧啧的赞叹声。
没等老师再次提问,学生的手就一大片的举起来。……
一番交流后,伍老师也自然引导了对“动作描写”下定义的环节。
以上两个导入片段,出自伍晓英和朱丽洁老师同题异构的课堂,他们今天的教学任务是《记叙文写作指导——动作描写》。两位老师一静一动,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演绎了同样的精彩。朱老师的导入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漂亮,引人入胜。伍老师的导入似一支动人的乐曲,活泼跳跃,扣人心弦……。朱老师的生活片段的展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动大家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伍老师的情景再现,在课堂序曲部分掀起高潮,活跃了课堂氛围。两个人的导入殊途但同归,都引起学生对“动作描写”的强烈兴趣,也自然地为揭示“动作描写”的含义做了铺垫。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