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投身创新,形成积极创新的有效课堂氛围
发布时间:2010-03-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梅凤

投身创新,形成积极创新的有效课堂氛围

梅凤

学生的创新与教师是密切关联的,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只有富于创新性的教师才最懂得怎样把学生引入创新的宫殿,使学生发挥创新才能。在教学方面,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数学中,数学创新性思维不能片面理解为数学家的创新性设想和发现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新颖性,而主要是表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索、分析,提出设想或解答,具有创新性思维。那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呢?这就需要教师投身创新,形成积极创新的有效课堂氛围,做到“两先”。 

1、先预习

先预习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维,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在教学进行之前,要求学生先预习。预习课本上的知识,是学习前人总结的知识,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但在没有老师的讲解之前,预习时就会有一些不懂的知识点,就必须自己先思考,这就是一种独立思维,当这种思维形成为一种习惯时,学生就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也是一种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这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

2、先思考

先思考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起点。思考是进步的前提,是创新的起点,是一种探索精神,它孕育着创新。大胆猜想,是数学创新活动的特征;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敢于猜想,这本身就是创新。

如:在教有理数乘法时,让学生

议一议:                      猜一猜:

-3×4 =                  -3×-1=

-3×3 =                  -3×-2=

-3×2 =                  -3×-3=

-3×1 =                  -3×-4=

-3×0 =

然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使学生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以创新为荣的心理取向和价值取向。鼓励创新,形成敢于创新的有效课堂氛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