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由一节课想开去
发布时间:2010-01-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殷彩萍

由一节课想开去

殷彩萍

近年来,就如何提高课堂实效这一方面,学校一直倡导的理念由“精讲多练”向“精讲精练”转变,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每节课至少要留15分钟让学生做练习,一方面既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又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当堂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减少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与当前的“减负增效”的理念还很吻合。

两种理念都提到了“精讲”,这个尺度如何判别?教师到底要讲多少?到底应该怎么讲?叶圣陶先生早就曾说过: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恰逢学期结束阶段,去听了几位老师的复习课,内容都是一样,全是讲评试卷。其中数学牟老师的课堂就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份前年的期末考试试卷,整整正反两大面,可是牟老师却只花了17分钟左右就把它讲评完毕了,然后把剩余的23分钟留给学生改错题和做新的习题。那他到底是怎样精讲的呢?我归纳如下:

疑难问题明确讲:在批阅试卷的过程中,他把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能理解的、或概念混淆不清的记下来,在讲解时就鲜明地讲,通过为学生画线段、画草图、打比方、讲笑话等方式为学生解难释疑,总之是“不择手段”要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其实质

重点地方着重讲:对试卷中的重要知识点、难点关键的地方即便学生会做,他也会重点拿出来提问学生或讲解公式等,该拓展的就拓展,该让学生吃透的就必须做到让每位学生吃透。

我觉得: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就应做到像牟老师那样,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