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克服依赖心理,提高学生的智力参与度
发布时间:2010-01-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梅凤

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不乏学生有这样的情况:他们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也希望学好数学,但考试屡考屡败,自感积重难返,缺乏学习信心,从而形成严重的挫折心理,日复一日,渐渐形成了畏惧数学的心理和消极依赖心理。依赖心理,迁移到学习上,便成了一种心理障碍。常表现为:(1)上课依老师,希望老师都讲给他们听,越多越好。(2)作业依赖同学,稍难的问题去问同学。

这种依赖心理的存在,对知识的理解一定不会深刻,这大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克服这种依赖心理,教师可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解题的习惯。要创设这种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教材的特点,组织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完成,充分调动他们的手、眼、耳、脑去掌握好知识。如垂线及其基本性质的课堂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1)直线ABCD相交于O,两个邻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2)什么情况下直线AB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试举实例,进而讨论。

3)什么是垂线?课本中写道:“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不用“四个角都是直角”来定义“两条直线垂直”?

4)你能用什么方法检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最后由教师归纳小结,揭示概念的内涵。

这样采用自学、提问、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第二,凡是学习新的知识点,让学生积极参与,用旧的知识来解,去发现新问题,再思考如何找到解决新问题的途径,来增强学生解题的自信心。如平方差公式的课堂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1)师生比赛,激发兴趣;教师出题学生解,如99×101,(3x-4(3x+4),(2a+b)(2a-b)等;(旧知识)

2)简化运算,导出公式;(学生从比赛中发现新问题)

3)套用公式,熟悉结果;

4)变式运用,反馈矫正;

5)小结公式,课堂练习;

6)再次比赛,统计表扬。

以上设计围绕教材,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避免了教师一言堂。

第三,注意一题多解或改变题目条件的训练,促使学生不断寻找新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