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收获
发布时间:2009-12-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dqyjh

收获

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    姚军华

20091225武进区初中化学教师评优课在淹城初级中学如期举行,作为区“312工程”骨干教师的一员,我全程参与了活动,感受颇深。

一天下来,我听了6节优质课,也学习了6节课,但收获远不止6节课,每节课都各有特色,各有亮点,都十分值得我学习。

收获之一:

6节课都作了精心的准备,从教案的设计,到练习的准备,从教学手段的选取,到教具的使用,都凝结了上课老师的智慧,体现了上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每堂课都不仅仅停留在化学知识的传授层面上,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横林初中的居冈华老师,能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从中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每一堂课,虽然只是一个老师在展示,其实这也是集体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化学备课组的合作精神。他们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精诚的团结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收获之二: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值得我借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这6节优质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参与竞赛的教师全都使用了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尤其是淹城初中的蒋素英老师使用了电子白板进行授课,一幅幅精美新颖的图片,随心所欲地调动各种仪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的使用不仅带来了课堂的大容量,而且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多媒体的使用和课件的制作要求我们化学教师要向多元化发展,掌握必备的现代技术,应成为我们化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收获之三: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6节优质课上发挥到了极致。如寨桥初中的赵国华老师,课的伊始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烧制一个八宝甜饭”并从中引入“物质的溶解性”,一下子将学生的胃口调上来了;再如夏溪初中的宋文琴老师,从侦探人员利用“碘薰法破解指纹”引入,给学生留下了深思的余地,起到了诱思探究的作用。每堂课的过渡也都相当的精彩,如“生活链接”、“触摸本质”、“指点迷津”、“大展身手”、“触类旁通”等等优美词语的运用,使过渡自然,情境亲切。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怎能不轻松,怎能学不好,这些不正体现了新课程“增效减负”的理念吗?

收获之四: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在这6节课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也解决了学生学习化学有什么用的疑问。如卜弋初中的周彩霞老师,将国庆前天安门广场上清洁工师傅清除地上污渍的图片投影出来,既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又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再如牛塘初中的许燕老师,帮助学生理解了“用中草药浸泡药酒的原理”,解决了学生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又如6节课中都增加了“衣服的干洗原理”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化学课上加入生活元素,既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收获之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验激趣”是最好的方法。6节优质课的老师都特别重视实验教学,将学生的动手探究表现的淋漓尽致。有的借助化学药品:向KNO3溶液中添加KMnO4,溶液变为红色,一目了然的现象,使学生掌握了同一种溶剂中可以溶解不同的溶质;有的借助生活用品,如汽油能够溶解食用油,让学生懂得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验证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等等。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充分利用实验功能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化学的学科特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巩固了知识。

收获之……

当然,每堂课也都存在一些瑕疵,如果教师能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性资源加以利用,如果教师不一味跟着预设跑,对课堂中的“生成”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引导,我想每一堂课将会更加完美、更加精彩纷呈。

学习了6节优质课,我感到了自己的差距,他们的优点正是我要学习的地方,他们的不足之处也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努力钻研,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009123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