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上的是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会上什么呢?依我的估计,一般老师都会安排上第一或第二课时,单词、句型或A课文的教学,这也是以往老师们开课习惯上的内容。然而一听,我就知道了周老师安排教E部分的小短文。这种小短文在五年级中是第一次出现。按我平时的教学,在和学生们自由交谈后,先由我作下介绍,讲讲自已和家人的工作、爱好等,然后听读录音,把重点的词、句拎出来讲解一下,自由朗读几遍就算学完了。而周老师的课恰恰改变了我们以往的做法。她也是由自已的情况引入:是一位教师,周六和周日不用工作,在周末喜欢和妈妈一起煮饭,晚上干什么,有时干什么。逐句呈现、操练,过渡自然。接着周老师又向大家出示海伦的画像,直接导入短文,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听录音,之后再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课堂时间一半过去了,接下来该干些什么呢?周老师让学生们试着复述短文,并及时给予鼓励,学生们积极举手。当我走进听课教室,印入我眼帘的就是黑板上画的三个大气泡,心想:这是用来干嘛的?会是怎样的板书呢?到这时,疑团终于解开了:学生复述,周老师就快速地把句子主干写在气泡中,好让学生看得明白,叙述时有条理性。我觉得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我学习,设计很巧妙。然后周老师还让学生们模仿着来写一写自已的实际情况,并来回巡视,及时给予帮助。真是听、说、读、写,面面俱到,这样的语篇教学既有梯度,又有层次。随着下课铃声的敲响,周老师让学生们把自已的小短文贴在班级的英语角里,营造学校英语环境,先从教室做起吧。
本次的“送教下乡”活动真是送得及时,它让我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摸索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