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想象的风帆,放飞心灵的翅膀
武进东青实验中学 胡志英
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因为一切作品的语言无论它形象性多么强,在书面上总是平面的,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不同的艺术形象。请看以下两个片段:
片段一:教《幽径悲剧》时,我通过音乐和语言的渲染,让学生脑海中浮现:一个伤感的人独自走在一条一棵大树被毁坏的凄凉的胡同里,那份落寞、悲哀、欲哭无泪的感觉就会涌上心头,学生就会很快的走进作者的情感,很快的把握住文章的思想情感。
在阅读中进行想象,让艺术形象随着阅读的过程像过电影一样呈现在学生的心中、眼前。并且原文再现,如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经历产生了共鸣,那学生对原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就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片段二:在教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我启发学生:“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那大家喜欢什么花?并发挥想象,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其中有一位学生说喜欢昙花。“人们习惯于用“昙花一现来比喻显赫一时而后销声匿迹的人物,”教者顺势问道,“你为什么还喜欢他呢?”他答道:“昙花开放的时间虽短暂,但它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的芳香和难忘的美的享受。正如雷锋,他仅度过了22个春秋,这在历史长河中只能算是短短的一瞬。而在这一瞬间,他却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他留给人们美的心灵,美的化身。还有张海迪面对不如意的命运,却愿化作流星把光留给人间,也不像昙花吗?所以我喜欢昙花。”这位同学面对美丽的昙花,面对美丽的年华,用灵感之光,照透历史的陈迹,联想到雷锋和张海迪。
这是对旧思维的突破,这是灵感活跃起来对新思维的接通。
以上的两个片段一个属于“原文再现”,一个是“创新想象”。
原文再现是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内容的深度感知,但创新想象就是对课文的补充或再创造。学生可随文章内容发展顺着作者情感去塑造形象,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创造新的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深。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煽动起学生想象与联想的翅膀,让学生尽情地去勾画、涂抹各种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