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能够激活高效课堂,首先表现在对课前准备的优化。
优化一:“学案”本身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事先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的预习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学案”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一盏明灯。
优化二:由于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目的性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课前作好了充分的预习,所以在课堂上,当自己在预习中的思考得到肯定或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就可以轻松地攻克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对自我肯定的满足感,学习积极性也会因此而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打造和谐而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打下了铺垫。
那么如何在“学案”中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呢?笔者根据课堂的内容以及特点,设计了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按照老师的问题提示来进行自己的预习。
例如:在《分式》这一课的“学案”的课前自主部分设计如下:
问题1:解一元一次方程9000(x+3000)=15000x,
问题2:观察方程
问题3:试一试,解(2)中的方程。
问题4:认真阅读书上80到81例1和例2,仿照例题尝试解下列分式方程。
(1)
问题5:由以上经验,请你试着归纳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学生通过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对分式方程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为了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上课就听得格外认真,回答问题也特别积极。经过认证以后,做出正确答案的学生就会得到一种自我被肯定的成就感,对上课内容也就记忆犹新,对知识的掌握自然就会很牢固;做得不太准确的学生也会自觉去修正反思,对新知识的印象自然就会加深。等到课内互动时问学生:(1)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2)书上“议一议”部分x=2是此分式方程的解吗?你知道产生增根的原因吗?这两个问题时,学生的讨论更为热烈,各组都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学生的思维状态进入最佳时刻,大脑就会活跃起来,像一台巨大的吸力器,把知识源源不断吸收进来,课堂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由此可见,在“学案”中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