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好动为主动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孩子们的“通病”。
由于好动、瞎动、乱动的坏习惯,导致小学生上课时不由自主的“动”,经常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课堂的实效性。它是我兼任小学音乐教学以来一直困扰在我心头的一块“心病”总觉有心烦意乱之感。为此事,我苦口婆心、好话说尽,但仍无济于事。总觉教育一番,过了三分钟,又明知故犯了。俗话说:孩子没三分钟热度。的确我感触至深。在与小学同事的交流中,我似乎找到了“平衡杆”。但在授课时,看到他们一个个的小手一如既往地有意无意地拿着尺子、橡皮等小玩意在不停地忙惑着;或把书翻到前页、又翻到后页;或有折叠过来,拆撕过去;使我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地修整完好的书又缺胳膊断腿的;无名之火又冒了上来,说教已没用了。我绞尽脑汁地在想:何方良药能治他们小手不乱动的“病根”呢?变好动为主动。
今天二年级(1)班的一堂音乐课,让我缓松了一口气,只能耐着心子再次尝试着变着法子哄他们,我便说:你们不是最喜欢“动”吗?“喜欢”——大声的嚷嚷响彻校园。这样吧,我尽量多用游戏、歌表演等音乐活动来满足你们,让你们好好地玩,玩个痛快。好吗?“好”!可是,真让你们动,不要又不会动。“不会动,怎么办?”“上课认真听”。老师相信你们。可现在《拍皮球》歌曲还没学会,是“动“不起来的。只有让我们专心地学,聚精会神地学,才能够做到边唱边表演,真正地“动’起来。现在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让你们把小手搭在双臂上平放着,看谁最认真。与此同时,我像是火眼金睛,边在熟练地弹奏着曲子,边扫视着全班同学。顷刻间,反复强调教师的课堂观察已真正落到实处。出奇的安静使井然有序的一堂课轻松地搞定了。那学生的灵动,在老师的指导下,随音乐强有力的节奏主观能动地作出了相应的反应。如:单手拍、双手拍、跨单腿拍、跨双腿拍、、、、、、。学生们玩得乐开了花。既学到了知识,又愉悦了身性。我听到一位学生这么说的:哇,真是“累死”我了,今天玩得比上体育课玩拍皮球还要开心。这无疑是“动”,到了绝止。
由上述教学课例,触我反思:小学教学怎样做到动、静搭配得当合理,该是先动再静,还是先静再动。听(静)、唱(动)教学的完美组合再次在我脑海中斟酌,它是教师组织管理好一堂具有高效课堂的一门艺术。值得深思熟虑、值得不断尝试。我摸索着、借鉴着;并不断尝试着。我坚信:主观能动的教学方法,一定会收到“药到病除”的良效。促使活泼好动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江 惠 珍
200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