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意犹未尽
本月终于进入《加和减》这一单元,即开始教列式计算了,这部分内容要求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并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小朋友在幼儿园就已经接触10以内的加、减法,所以我自认为这一单元的知识教起来能比前几个单元轻松多了,事实却并非如此。以《6、7减几》这一课为例说说吧。
得数是6、7的加法学生学得比较顺利,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因此《6、7减几》想来应该问题不大,但第一节课后,觉得好几个环节备课时考虑不够到位,课堂处理不够科学。
1、出示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有6个小朋友在植树。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有4个男生,2个女生。
师: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1:4+2=6
师:4表示什么?2呢?
生:4是4个男生,2是2个女生,合起来是6。
师:(老师手指图片)图上已经告诉我们6个小朋友植树,所以这里最好提减法问题。萝卜老师说2个女生参加植树,男生有几个?
学生异口同声:4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4和2合起来是6。
生2:图上有,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谁会列出算式?
生一片沉默,随后举起几只手。
生:2+4=6
师:谁会列出减法算式?
生:6-2=4
看似减法算式已经得出,教学可以顺势而下,但仔细反省问题多多。孩子们齐声回答4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看图数数的,没有去思考6、2、4之间的联系,这种思维比较低级,还有一种仍然是加法“合起来”的思想,没有体会减法的“去掉一部分”思想,处于思维定势,若能既看到图上人数,又知道用6-2=4求出男生人数,即理解数量关系,这就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上一(5)班课时,我及时调整,看图时,先遮掉一部分,引导学生从6个小朋友,2个女生来收集信息,思考男生人数时孩子们说图解意就流畅多了。
2、试一试
出示7个胡萝卜,用一根虚线把它分成两部分,要求孩子列出减法算式。这道例题要求一图两式。孩子们看了图后能用讲故事的形式理清思维:原来有7个胡萝卜,分掉2个,还有几个?列出7-2=5,但是另外一个7-5=2有很多孩子不能理解。
师:看了7-2=5你还能想到另一个算式吗?
生:7-5=2。
师:是呀,你是怎样想到的?
生:交换位置!(很多孩子一起说)
师:这是一种想法,能说说7、5、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一共有7个萝卜,拿走5个,还有2个。
……
感觉这样讲已经很清晰,解决练习应该问题不大,可实际上很多孩子对于减法应先想“原来有多少”、“拿走多少”,再想“还有多少”以及列出第二种算式不是很理解,课后练习错误连连。在作业中反应出有的孩子认为第二种就是再从6、7的分与合中选一种写写,有的还在揣摩老师的意思,有的直接就把收集的左右两边数字相减…这不仅是学生练习题错误多的问题,反映的更是学生理解的错误,教师备教材、备学生不够到位,导致课堂上指导不到位。一(5)在这一环节我就增添一步,在讲完上述内容后,我把虚线改为虚线框,再让孩子列式,通过辨析,他们认识到:如果有虚线框,应用总数去掉框里的个数,如果仅仅用一条虚线,则有两种可能,要么总数去掉左边的个数,要么总数去掉右边的个数。练习中绝大多数孩子知道怎样列出第二个算式了。
看图说话不能简简单单一带而过,对于班里大部分的孩子来说,近阶段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边说边列算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