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中 求 静
东青实验学校 徐丽丹
一年级学生是最好动的,只要有些风吹草动,他们就会乱成一团,尤其在音乐课上,只有一张小凳子,没有桌子的束缚,他们就更自由了,一到表演时刻他们就会得意忘形。
在一年级《上学歌》这一课教学设计中,我安排了钢琴独奏曲《跳绳》和童声齐唱《拍皮球》这两首歌作为律动欣赏曲目。欣赏歌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而且他们也不会静心去听,所以在欣赏的同时我会编一些与欣赏歌曲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上第一个班级的时候,在钢琴曲《跳绳》欣赏时,我要求学生听着音乐的节奏、声音的强弱徒手做跳绳的动作。但学生由于过度兴奋,导致他们只顾做动作而根本没有听音乐,当时的场面是可想而知的,《拍皮球》这个环节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反思:
学生为什么就那么“过度兴奋”呢?为什么不能随着音乐律动呢?于是我在我的第二个班的音乐课上调整了方案。在欣赏《跳绳》前我先用拍打铃鼓的节奏训练了学生,这样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就会认真的听着音乐做跳绳的动作了,这个方法我在几个班上下来效果都不错。而《拍皮球》这首歌我设计的更有意思,拍皮球从表面上看是让学生听着音乐的节奏拍,但第一个班的课我感觉学生在乱拍。在经过反复的研究后,我从歌词中找到了灵感,歌词是:花皮球,真可爱,轻轻一拍就跳起来。我想既然是花皮球那为何不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只球呢?而且我可以成为那个拍皮球的人,这样师生合作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的那种亲近感,而皮球和拍皮球的人的动作也必须一致,否则就会碰到头,如果要这样的话,那就必须是同一个节奏。于是我让同学们听着《拍皮球》的音乐节奏一起做了皮球弹跳起蹲的动作,这样学生就节奏一致了,而且必须每个同学认真听。这样在听第二遍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有意识去拍拍这些花皮球了。同学生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然后再让学生出来合作表演,这样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如果学生经常这样训练,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而且也养成了上音乐课的良好习惯。而这些也要靠我们老师的不断努力,在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