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动起来
——有效的课堂应关注“动态生成”
杨铭
课堂再现:
牛津英语教材八年级第三单元阅读内容为‘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一天内环游世界),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Can you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Why?(你能在一天内环游世界吗?为什么?)
学生有的说可以,因为有飞机、宇宙飞船、热气球等;有的说不可以,因为地球太大了等。学生的理由五花八门,讨论大约花了5、6分钟时间,最后我表明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在一天内环游世界——去世界公园。学生在这时更是充满了好奇和兴趣,饶有兴致地开始了新内容的学习。
反思:
课前导入时间太长,导致当堂课教学内容未能完成,但就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英语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来说,我认为是达到了;就新课程理念(动态生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来说,我个人认为是贯穿到了教学过程中。
总结:
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接触面广,所获取的知识也多,在平常的英语课堂上因此也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意想不到。这就为教师的教学预设和课堂调控增加了难度,处理得当这些资源就会成为课堂的亮点。课堂生成越来越多地考验着教师的智慧。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是变化莫测的,是丰富多彩的,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的机智上,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化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作为鲜活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