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插曲为灵感
黄彩芬
教学镜头回放:像往常一样,我提前二分钟迈步踏进某年级教室准备上美术课,只见两位男生激烈的“战斗场面”映入我眼帘,整个教室闹哄哄,上课铃响声也似乎被淹没在嘈杂声中……我顿时火冒三丈,恨不能……整整铃响后三分钟,教室里才恢复宁静。我竭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静静地环视,孩子们等待被“训斥”的眼神让我顿时在脑中忽闪出“灵感”:何不以刚才的一幕来个命题画《一瞬间》反其道而行知,或许会更有效?看到我的课题,学生既惊讶又兴奋,居然没有被批评。学生半信半疑的画了起来。因为亲眼所见,学生画起来是得心应手,还画得幽默夸张:有的把手臂画得特别长,拳头特别大;有的画的鼻青眼肿,还吐血呢……除了把所见画下来,我还叫他们把所感写下来。作品完成以后我让“当事人”欣赏自己的真实写照。顿时他们的脸涨得通红,似乎读懂了我的目。我趁热打铁地对“挥拳者”说:“并不是每件事都能以打架来解决问题。轻者伤了同学间的友谊,重者就像同学画得那样,再说就算他嘴是狂了点,但毕竟人家的手有残疾,万一……”我以慈爱之心,关切之情让那位挥拳者自知理亏,我更用灵活的头脑将尴尬变成教学灵感和教育资源。学生为不良行为男生的真诚悔改报以热烈的掌声。一场“仇恨”与尴尬就在悄然中化解。
有时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会因学生不守纪律而苦恼,如果我们不能控制住自己,以粗暴态度对待学生,可能换来学生暂时的“安定”,但是在这样的“安定”后面却孕育着更大的危机和骚动。凡事换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用这种独特的思维品质看待和处理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你会收获另一份惊喜!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