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哀哉!“乞求”读成了哄堂大笑
生1:祥子当时内心一定很痛苦,他对客人说:“先生,避避再走吧!”
师:这里祥子会用怎样的语言对客人说呢?同学们揣摩一下。
生(众):乞求。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2:(读)。
该生读完,全班哄堂大笑。我努力在课堂上营造的一种悲凉、凄苦的气氛荡然无存。我才意识到,该生平时无论读书还是讲话,所用的都是调侃的语气。
……
反思:
课堂气氛是热闹愉悦还是庄重肃穆跟文本情感基调密不可分。文本的情感基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气氛。《骆驼祥子》是老舍的名作。整篇文章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展现了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画卷,用人力车夫祥子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按理说这样一篇控诉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文章,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悲凉、凄苦的气氛,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却因为一位同学在朗读课文时的笑场,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整个气氛给完全破坏,当时的我一下子也没反应过来,反应过来的时候再抓就收不住了。
因此,对于这类庄重肃穆的语段要尽量由自己进行范读,或者是在进行了几次学习理解之后再由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读,这样可以学生更好体会文章感情,把握文章中心。其次,要注意对于整个课堂氛围的把握,课堂气氛需要充分的预设与有意识地营造。
能从他人的错误中有所收获的是聪明人,能从自己的错误中有所得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我希望自己既是个聪明人,也是个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