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教学目标的确立不能过于理想化
发布时间:2009-10-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zhximi3

教学目标的确立不能过于理想化

武进东青实验学校 张晓敏

记得在一堂阅读课上,教师要求初一学生在二十分钟时间内完成对《十三岁的际遇》全文的赏析,结果直到下课基本没有学生能顺利的、出色的完成此项课堂任务,课堂上气氛死板,教师尴尬不已,得不到学生积极的回应。究其原因,初一的学生平时往往立足于对精彩词句的赏析,对整篇文章进行赏析和点评,一方面能力有所不及,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综合性点评尚未进行系统的训练,就算学生水平有差异,能力有高低,有学生可以完成此项任务,那也必定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到时,课堂也只能成为少数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而绝大多数学生就成了看客、听众。那么,这样的课堂怎能成为理想的课堂呢?只能是事与愿违罢了。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和兴趣爱好来科学的制定,必须关注学生的整体状况和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我们有时为了追求课堂的所谓深度和高度,往往忽略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将目标定得过高,使大多数学生面对过高的要求无从下手,极大的打击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说,一堂成功的课必然得让学生自主的学,快乐的学,更重要的是要学有所得。也就是说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决不能凭教师自己的主观喜好去想当然,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客观、细致、全面的分析。从而恰如其分的制定出适合与学生的教学目标。同时由于学生间个体的差异,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面向各个水平和层次的学生,要有梯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