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浅谈阅读中以学生主动提问来调动思考
. 胡志英
片段一:有次在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正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标题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时,一名学生提出“把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更好”,他的理由是“‘横渡长江’只说出了这次军事行动,而‘胜利渡江’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这一问题我在备课时根本没有想到,乍一听还真有点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就说:“这一问题是一个新问题,老师确实没有想到,咱们现在一起来探讨一下。”老师的诚实,让学生充满了挑战,积极主动的去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启动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和谐的氛围中培养了主动学习的习惯。
片段二:在教《幽径悲剧》时,我让学生先就课文中不理解的词提问,然后就课文内容提问,就课文的语言特色,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问,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层次的理解后,进行深化、拓展迁移提问。学生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提出了诸如“作者为何对一棵古藤有着这样的深情”“作者的情感在文中多处流露,请找出这样的语句进行赏析“怎样理解文中的美毁于愚氓之手,你还能举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吗?”等等,学生的提问因为有了指向而没有天马行空,因有了思考而有了深度。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思考:阅读中以教师设计问题来进行思考,学生的思维可以说是一种被动的形式,但在阅读中以学生主动提问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思考,就是主动思维了。教师出示的问题也许是教师所关注到的,但作品往往是有多元化的理解的,因此,让学生自己来提问,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思维,让他们更快的走进作品,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但由于学生的理解力、生活、社会经历的限制,也为了防止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提问,因此,教师可在提问的范围上可以进行适当的约束,让学生的思维在一定范围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