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体验才有生成
姚军华
尽管今年的化学中考试卷我还没有看到,但听到学生的议论,有两道题目给我启发很大,也值得
第一道题目是个填空题,大意是: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听绝大部分同学议论到的答案是:“引流、搅拌”,学生只所以能答对这个答案,是因为玻璃棒的这两条作用在物质的溶解、液体的过滤两个实验中经常用到,而且每个同学也都有实验的亲身体验,所以答案自然生成。
而对于玻璃棒的另一条作用“转移固体”,可能失分较严重,究其原因可能是学生的体验太少,实验中用到的次数太少。现在回想起来,玻璃棒的这条作用,学生只在进入初三的开始阶段的一个实验“粗盐的提纯”中用到过,所以,只存在于学生记忆的深处,导致了失分。
这道题既体现了出卷老师的刁钻,也暴露了我们任课教师对“边缘实验”的疏忽,对细节重视程度不够。
细节决定成败,此话绝对富有哲理!
另一道题是跨学科的知识考查试题,将物理上的连通器连接到化学仪器上,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气密性检查。
这道考题,我们在考前的复习中也猜到过,只不过当时的想法是“连通器”原理是物理学知识,物理上应当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所以,遗憾的是我们只给学生做了详细的讲解,并没有利用实验进行直观的演示,更没有通过学生实验来加深,致使学生没有直接的体验,也就缺乏了答案的生成。也应了那句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实践出真知,千古不变的真理!
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