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都是反思带的福
发布时间:2009-03-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潘海波

都是反思带的福

目前的教学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第一课内容是实数,其中有一个知识点,学生实在混淆,那就是“有效数字”。

课堂上我给出其定义: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强调了定义的注意点后,我让学生开始练习,反馈效果把我气得差点吐血,全班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全对。由于时间关系,我也就一道一道讲完后下课了。

课后我深深地反思着,为什么效果会这样?我先自己找了好多这方面的练习,逐个做过之后发现,有效数字类的中考试题不外乎就三种类型:

1)近似数0.30精确到_______位,有______个有效数字;

近似数0.3精确到_______位,有______个有效数字;

2)近似数23.60万精确到_______位,有______个有效数字;

3)近似数 精确到_______位,有______个有效数字;

近似数 精确到______位,有______个有效数字。

我把第一种归纳为普通类”,最容易错的是其中的第一种,大部分同学把零丢了。我总结完两种的区别后,于是,我就总结为“普通类,不丢零”。

我把第二种归纳为“带字类”,我这样告诉学生,文字前的都是有效数字,所以有2360四个有效数字,而精确到的数位,则先把原数还原为236000后,再看文字前的最后一位,是06后面第一个0,从原数上看是千位。

我把第三种归纳为“乘号类”,我这样告诉学生,乘号前都是有效数字,所以两小题有效数字分别是61610,而精确到的数位则和“带字类”一样,先还原,后看乘号之前最后一位所在的数位。

最后我又总结了一下,用了这样一个顺口溜:

“有效数字分三类,普通类,不丢零;带字类和乘号类,有效数字在前面,精确数位先还原。”

还别说,这么一来,正确率还真高了一大截,由于我的一个反思,学生的作业质量真的就前进了一大步!都是反思带的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