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教学随笔>>文章阅读
第一课时,风光同样无限美好
发布时间:2009-03-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喻建杏

第一课时,风光同样无限美好

东青实验学校  喻建杏

谈到语文的第一课时,教者一般都感到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无非就是学学生字,读读课文,理理脉络,讲讲内容,仅此而已。课堂上往往教者感到无聊,学生也觉得没劲。因此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然而第一课时却十分重要。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如何上好第一课时,成为语文教师共同面对的课题。教学中,我尝试着改革,由精彩的导入到课题的揭示,由课题的质疑到课文的初步学习,都精心地设计着。我感到第一课时中留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同样会有别样的精彩,美好的风光。

记得教《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时,我在引着学生接触课题后,让学生质疑。在我的预设中,学生或许会提这些问题:春光为什么会染绿我们双脚?“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什么意?然而,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远比这些问题精彩多了:春光怎么会染绿我们的双脚?春光是怎样染绿我们的双脚的?为什么是染绿而不是染黄呢?还有一位学生竟然说:我觉得课题不对,因为“春光”只能照耀,怎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呢?听着学生们的问题,我惊讶于学生的质疑,多么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正是教学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吗?此时我环顾教室,学生个个小眼闪烁,思维活跃。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我更是充满了激情。初读课文后我组织学生讨论了以上问题,学生都能根据初读的印象初步回答以上问题。但是,学生的回答都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因为学生没有通过具体词句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而这些都是第二课时要达到的阅读目标。比如,学生说:“春光”只能照耀,怎么会染绿我们的双脚呢?我认为这样写不对。这时我故作惊讶对大家说:“是呀,这位同学说得对,老师也发现了。你们看,‘踏一路春风’也好像不对,春风怎么能踏呢,只能迎呀!怎么是一路春风呢,只能是阵阵春风呀!”话刚说完,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老师,后面的句子都是有错误的……”望着好奇的学生,我暗暗高兴,学生有如此的探求欲望,第二教时肯定更精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一定能品出诗歌的味道。再如为什么是“染绿”而不是“染黄”,学生的回答是春天是绿色的,但春天真的就全是“绿色”吗?课题中的那个“绿”字仅仅指颜色吗?显然不是,那是一个“大绿”的概念,它泛指优美的环境和美丽的家园。而这一点,必须在第二课时认真品读课文过后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因此,在学生讨论过后,我说:“同学们,这些问题很有价值,但要解答好上述问题,还得靠我们在下堂课仔细品读课文后才行。”教师的这一提示,给学生留下了悬念,激起了学生对第二课时的期待。

这堂课,我深深感到,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使学生在第二课时前就明确阅读目标,带着问题进一步阅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不要以为第一课时没有宜人风光,只要我们驻足在这里——第一课时,风光同样无限美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