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 促理解
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 金建瑛
二月二十七日,我随小学语文组老师一起聆听了汪老师的一堂《槐乡五月》,感觉收获很多,特别是汪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非常值得我学习,其中有两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片段1:“清香 醇香 浓香”的理解
多媒体出示“清香 醇香 浓香”(三个词一个比一个写得大)
师:请女生读“清香”,男生读“醇香”,大家一齐读“浓香”。
(生按要求读这些词。)
师:老师为什么要你们这样读?
生1:女生声音细小,男生声音大,合起来声音更响了!
(该生其实已经明白老师这样安排读词的用意了。)
生2:因为这三个词表示的香味从淡到浓。
生3:清香,是有一点点香味;醇香,香味浓了一点;浓香,更浓的香味。
生4:这几个词表示香得越来越浓。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三个词表示一个比一个香,一个比一个浓。
……
汪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时,费了很多的心思:首先,多媒体上显示的这三个词由小到大,暗示着这三个词表示的程度由浅到深;其次,第一个词女生读,第二个词男生读,第三个词一齐读,从朗读声音的由小到大也暗示了这三个词表示的香味由淡到浓;第三,在前面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来谈谈对这三个词的理解,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了,所以课堂上学生才会侃侃而谈。而且汪老师设计的提问也让学生易于回答——“老师为什么要你们这样读?”而不是简单生硬的“谁来说说这三个词的意思”或者“谁来比较一下这三个词”。由此可见,汪老师在上课之前动足了脑筋,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理解词语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特意为学生铺设了一些平台,搀扶着学生深入理解了这三个词。
片段2:“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一句中“香海”的理解
师:这句话中的“香海”怎么理解?
生:整个槐乡很香,香得像一片海洋一样。
师:说得好,还有像树木很多,可以称为——
生:林海
师:山上云雾很多,称为——
生:云海
师:发生大火了,火很大称为——
生:火海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汪老师除了让学生理解“香海”的意思,还由此引申到对“林海、云海、火海”等词的理解,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积累了一些同类的词语,又反过来促使学生加深了对“香海”一词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词语是文章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学生在阅读时只有理解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句子,进而理解整篇课文。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设一定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词语铺设平台,才能让学生深刻领会词语的丰富内涵,为学生准确运用词语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