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演”之有效?
东青实验学校 蔡凤娟
最近我执教了《半截蜡烛》。文章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分成三幕:一、伯诺德夫人保护情报。二、大儿子杰克保护情报。三、小女儿杰奎琳保护情报。由于考虑到课文的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从中更好地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师:(全班同学对第一幕情节细细读过之后)接下来,我们要来演一演第一幕,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角色上台表演。
生:一个喜欢伯诺德夫人和三个喜欢德国军官的走上台来。
生:“嘭——”(教室的门被一脚踢开,并重重撞在墙壁上。)
三个“德国军官”从教室门外“闯进家里”,大摇大摆走了进来。
一个大声喊道:“搜查了,搜查了!保护你们的安全!”(语气相当的霸道)
其余两个嘴里叼着“烟”(铅笔代替),相当的趾高气昂。
(全班哄堂大笑,议论纷纷,兴高采烈。)
三个军官围着桌子坐下,一个军官嘴里吹着口哨,贼溜溜的眼睛四处查看。
另一个军官将二郎腿一翘,一条腿挂在往桌子上,头靠椅背上,只管抽烟。(不时吐着烟圈。)
还有一个军官拿起打火机点起了桌上的蜡烛。
生(伯诺德夫人):赶紧去“厨房”拿来一盏油灯。“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轻轻吹灭了蜡烛。
(第一幕完。)
师:你们觉得哪个角色演得好?
生:一致表示德国军官演得好,演得很真实,也很投入。
师:再请一组人来演第一幕,你想演谁?
生:全班同学都想演德国军官,没人愿意演伯诺德夫人。
师:你们为什么都想演德国军官呢?
生:有的说德国军官太酷了,有的说德国军官太帅了,有的说演德国军官刺激,过瘾。
【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采用了课堂表演的形式,意图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但真的达到这一目的了吗?显然没有,出现了不少遗憾。
首先,表演目的不明,华而不实
恰当地进行课堂表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教材内容迅速成为表象,同时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获得真切的感受。但是如果缺乏对课堂表演目的正确把握,出现了毫无目的的表演现象,纯粹为了热闹而表演,那么这种表演就毫无意义了。而以上教学片段中着重体现了德军的猖狂、残暴,吸引了全部学生的所有注意力,甚至让学生觉得他们“太酷了”“太帅了”,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表现反而被学生忽视了,完全本末倒置了。
其次,混淆了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任何一幕戏剧里,都有主角与配角之分,这与文章的中心有紧密的关系,也决定着教学目标的确立。所以,要想准确把握好表演的目的,必须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在这一幕里,伯诺德夫人才是主角,德国军官只是配角。但从以上表演来看,主角的表演只是拿一盏油灯吹熄半截蜡烛,加上一句台词,仅此而已。而配角的表演不仅有一系列动作的变化,还有丰富的表情与语言,难怪学生会觉得表演得“过瘾”了。
第三、忽略了教师 “导演”作用。
新课标提出“教师是平等地位中的首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表演中要扮演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从以上教学片段来看,教师始终是置身事外,没有能发挥“导”的作用。在讨论德国军官的表演时,如果教师能及时地引导学生“你觉得这些德军怎么样?从他们猖狂、凶狠霸道的表现中,伯诺德夫人紧张、害怕了吗?从伯诺德夫人的一个举动、一句话语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主角的身上。在讨论伯诺德夫人的表演时,教师如果能现场采访:“夫人,当你看到德军把蜡烛点燃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就能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于是就更能体会人物的品质。可惜,这些都没有能做很好的引导,教师只是停留在“哪个角色演得好?”这种评价显然是很肤浅的。
在第二幕“大儿子杰克保护情报”表演中,我吸取了以上教训,作了一些调整。
师:这一幕的主角是谁?(生都说是大儿子杰克)请你把描写他的语句划出来,好好读读,想一想该怎样表演?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生划句子,读后相互讨论。)
师:请一位勇敢的杰克上来表演。(生纷纷举手)
师:(一位杰克上台来)请问杰克,刚才,你看到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心里在想什么?
生:(杰克)我想,糟了,如果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蜡烛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被敌人发现,整个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我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结束。
师:当你看到母亲用油灯代替了蜡烛时,你的心里怎么想的?
生:我想,这下好了,总算可以保住情报了。我的妈妈真聪明啊!
师:可是。没过多久,德军又点燃了蜡烛,此时,你在想什么呢?
生:我想,妈妈想的办法失败了,怎么办呢?我要想个办法拿走蜡烛。
师:好,请你赶紧想个办法,救救这份情报,救救你们一家三口吧。
生(杰克):(蹲下的身子慢慢站起来,轻轻跺着双脚,不断搓着双手,嘴还对着双手哈气。)天可真冷啊!先生们,你们也冻坏了吧?呵呵!(表情自然地笑着)我去厨房搬些柴禾来生个火吧!(很自然地端起蜡烛转身就走。)
师:(及时地拉住他)请你谈谈此时的心里怎么样?
生:(我很着急,也很紧张,但我不能表现出来,为了不让敌人看出破绽,我要表现得很自然很轻松一点。)
师:(拿过他手中的蜡烛)可是残暴的敌人夺走了你手中的蜡烛,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蜡烛虽然被夺走了,但是,为了不让敌人看出破绽,我必须镇定地去捧回柴禾,把火生起来,这一些必须做得天衣无缝。
师:观众朋友们,你们看到了怎样一位杰克?
生:有的说沉着冷静的,有的说机智的,有的说考虑周到的,有的说勇敢的……
师:那就再请一位勇敢的杰克来表演一下,让我们再次感受他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全班同学争着上场。)
生:(三个德军依然围着椅子坐着。)杰克上场……
【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文素质。
以上教学片段中,在教师积极的“导演”作用下,把主角放到重要位置上,首先凸现出来了,将学生的视线牢牢牵引在主角的身上,并且走进了主角的内心深处,从而感悟了主人公勇敢机智、沉着冷静的品质,也看到了一颗“热爱祖国”的心,达到了课堂预期的目标。